文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转发)前些时日轰动一时的电影《西虹市首富》,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电影的结局是王多鱼和夏竹决定把三百亿全部裸捐,正准备签字的时候,夏竹肚子里的孩子踢了她一脚,夫妻俩寻思着是不是孩子有意见了?王多鱼也表示自己算是享受完了,应该是要留点钱给孩子,于是夫妻两开始计算孩子的开销。最后的最后,小两口到第二天早上才算完,这个时候夏竹说了一句“万一咱们要是有二胎呢怎么办?”电影落幕……电影在此刻定格,但生活仍在继续,这一幕其实也很好地折射出了社会现实——当今社会,养个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开销?孩子=碎钞机?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当今社会养活自己都不容易,养个孩子就相当于养了个碎钞机,往后余生,父母就只能在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中度过,生活品质直线下降,真是如此吗?根据大数据统计,孩子2岁之前,多数家庭“砸”在孩子身上的钱,基本上在10万左右,甚至更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由此可见,很多家庭真是“下血本”养孩子。那么这就衍生出来另一个社会问题,养孩子真的需要如此“毫无保留”吗?富养or穷养,父母该如何抉择?在说明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和“穷养”、“富养”的定义:错误的“富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坑娃。例如,一味地给孩子钱,只注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娇气,依赖。甚至容易使其过分相信物质、金钱带来的安全感,而不利于身心的成长。那真正的富养,应该怎么做?父母应该要让孩子多见识,例如定期带他们去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他们领略到各地的人文风情;定期带他们去学习一项新技能,全方面开发孩子的潜能等。错误的“穷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例如,一味苛刻孩子的经济需求,完全不给孩子钱,这样只会让孩子过分在乎金钱,吝啬。甚至可能使其养成错误的金钱观念,将来更难跳出贫穷圈,难当得大任。那真正的穷养,应该怎么做?父母应该让孩子多经历、少包办,替代。穷养的是心智历练,而不是物质苛刻。可定期让他们去山区感受一下农村孩子们的艰苦生活,让他们感知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定期让他们去做一件有挑战的事情,磨炼其心智,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综上所述,幸孕姐建议: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希望父母们能够适度,取其折中点,这样才更有利孩子的成长。那养一个娃到底花多少钱比较合适呢?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数据调查显示:超一半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甚至更高。因此,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夫妻为了送孩子出国读书,卖掉北上广深的大房子,而进行蜗居生活。本想着孩子学成归来,好好颐养天年。不曾想孩子就索性留在了国外安居乐业,引来了国内的父母悔恨与气愤,一度以杜绝亲情关系来要挟孩子回国。其实我们都知道,父母何为如此气愤,这可不单单是一颗好白菜被异国他乡的猪给拱这么简单,这简直是苦心孤诣经营投资的理财产品全部打了水漂般的心疼。因此在养孩子上无度无量,花费太多,当成一种投资行为,反而最终会让父母大失所望。那究竟花多少钱比较合适呢?据专家研究表示:一般来讲,养娃的开销占家庭总收入的30%左右比较合理。因为这样既不会太拉低父母原来的生活品质,也不至于让金钱左右了父母的育儿观和对孩子的期望值。而且孩子的每个年龄段花销的侧重点不一样,比如:3岁之前,孩子主要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花销也就是成长的必需品:奶粉、衣服、婴幼儿用物等。3岁之后,教育花销占大头,父母可广泛尝试孩子的兴趣所在点,但报班慎重选择是关键,而且报班类型一定要小孩喜欢,报班费用父母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专家建议: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孩子喜欢的1~2个培训班即可。由此可知,养孩子也是一个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话。父母需要做的是从家庭实际情况出发,站在现实的立场上再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才是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最负责任的表现。延伸阅读:养一个娃的成本有多高当今社会,孩子慢慢成为了最贵的奢饰品,这也导致很多年轻父母望价止步。网传十大城市的养孩成本,从出生到上大学,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养孩成本高达万元以上(见上图)。幸孕姐算了算,普通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可能没达到如此高的水平,但实际花费却也不低。(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