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再爱你的人,也会有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的时候,你无止境地索取,只能一步步逼走他。北大博士王永强出国失联,父母全国找他的新闻铺天盖地,纷纷扬扬,然而目前有知情人透露他逃避父母和家人的真相。王永强的父母在他念书的时候一直让他休学,四年大学,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出。幸亏年的大学是免费的,还发饭票,每个月发4元助学金。就这家里还是追债一般的要钱,他无奈只有把每月4元助学金全部寄回家里。在苏州大学读硕士时,父母除了继续要钱,还让他办事,安排亲戚工作,这些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让他在同学面前丢脸,抬不起头。在北京读博期间,父母还是不断来信表示家里穷,双亲生病,哥哥残疾,他应当承担起责任。后来,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去了日本,父母经常打电话张嘴闭嘴的就是钱钱钱,他的收入根本满足不了父母和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胃口。王永强崩溃了,丢下一句话,以后不要再找我了。他觉得自己绝望了,这样一个无底洞,他不知道怎么填满。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谁该为谁付出一切。家人的一味索取,让他和妻子都痛苦不堪。他不知道这段婚姻要如何走下去,每天都生活得非常煎熬。最终和妻子离婚后一个人去美国。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哪一对小夫妻可以负担起整个家族的责任,这些都会成为伤害感情的无形杀手。他父母找不到他,就骚扰亲家,亲家无奈只好卖房换工作躲避他们。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父母,那个孩子有出息,那个孩子就成为父母眼里的摇钱树!他确实不应该回来,这样的父母,今生都不要相见吧。我们一直说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但更多时候,你要明白,爱也是有底线的。02王永强逃离了,可是世间还有没有逃离的悲剧。几年前,一个被父亲残忍砍死的赵博士,很优秀,但家境贫寒父母反对她继续读书,后来她凭一己之力出国留学工作,认识同样优秀的男友。赵博士出国留学的费用是男方家庭供应的。小夫妻俩辛苦在美打拼,父母觉得女儿在美国发财了,期间父母不断以各种理由索取金钱。她父亲要让女儿给初中毕业的弟弟在县城买房,虽然女儿已经给家里出钱盖了新房,但父亲感觉女儿要去美国了,抓不住了,命令女儿出国前必须在县城买房。“你弟弟都28岁了,一直娶不上媳妇,好不容易有姑娘看上你弟弟,现在就全靠你帮他了。”父亲的这般的命令,也使回国探亲的赵庆香十分为难。最后回绝了父亲。因为他们夫妇两人也是刚刚开始工作,没有什么积蓄,这次探亲还要带孩子回美国团聚,开支也很大。遭到拒绝后父亲觉得女儿不肯出钱是女婿唆使的,父亲趁两人熟睡后用斧头杀死了他们。庭审时父亲坚持认为女儿不孝。小两口刚刚在美国稳定下来准备回国接要上幼儿园的孩子去美国,父亲就举起了屠刀!万幸孩子在奶奶家。把女儿当作提款机,没有底线狮子大张口的索取钱财,只为为儿子买房结婚,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这就是赵庆香父亲索要不成,恼羞成怒,而疯狂杀人,却不后悔背后的逻辑。你不让我好好活,我也不让你好好活。你让我绝后,我也让你绝后。在他的封建意识里,通过儿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是最重要的大事,女儿不帮自己,后代没了,香火灭了,女儿就是家门中最大的罪人。如果觉得在子女结婚之后,自己就该肆无忌惮地索取,那你早晚会毁了你和子女的关系,变成杀人狂魔。《情感勒索》中这样说过:“情感勒索者从不放弃考验我们责任感的机会,他们不断强调非自己牺牲了多少,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他们,甚至还用上了宗教和社会传统来强调这些论点。”生活中却是屡见不鲜。为了儿子,牺牲女儿的一切,让女儿辍学,来成全儿子的;为了儿子讨上老婆,用女儿换亲,把女儿嫁给极端贫穷的人家或残疾人、年龄相差悬殊的人的来换取金钱。甚至结婚以后也不放过无休无止的索取,就像欠了他们,一生都还不完的债,被迫无奈地承受着来自父母的一次次的痛击。03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该如何来爱?一是不要树立付出就必须索取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独立认知自己的意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没有谁是谁的附属品,摈弃付出就必须索取的价值观,摆脱内心的负罪感。就像纪伯伦的诗里说的一样,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二是不要勉强做别人眼中的孝顺子女。有些子女把父母的要求当作有求必应,不能伤老人的心,在伦理、道德、亲情的压力下不断妥协。面对一再索取的父母,不能惯着他们,你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非常的坚定。三是不要被任何人影响到自己内心的选择。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更加努力,变得更加强大,变得独立和有底气,依靠自己的能力处理问题,有力量去挣脱世俗的压力。改变他们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你需要付出的太多。如果能够改变固然好,但如果改变不了,这样的父母,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