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沙青青黄立俊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从派阀分 [复制链接]

1#

“五五体制”:右派大整合

在日本政治术语中,有所谓“五五体制”或“年体制”一说,就是指年自民党正式成立之后日本的一整套政治运转模式。

自民党从成立以来就在日本长期执政,偶尔有过两三次“马失前蹄”,但丢掉政权的时间都非常短,基本上能很快重返权力中心。自民党的这套运作模式几乎直接决定了战后日本政治游戏规则,“五五体制”便是自民党作为日本最大党长期执政的特殊现象。

那么,“五五体制”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自民党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诞生?从党名可以看出,自由民主党是年时自由党和民主党两党合并。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初期,日本国内左翼力量风起云涌,有不少左派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在进行整合,试图挑战日本既有的政治模式。但由于冷战的大背景,无论是日本国内保守势力还是背后的美国,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左派政党夺得日本政权,甚至能在未来主导日本的政策方向。在美国人看来,这无疑是动摇了自己在远东的冷战基础。

所以,当左翼社会党完成整合之后,美国方面就非常紧张,况且当时日本共产党的势头也很猛。为避免左派上台,美国几乎是按着自由党和民主党双方的头强行推动整合。尽管自由党和民主党的首脑在部分问题上政见不同,甚至南辕北辙,但起码都有右翼保守主义的底色,至少冲着不让左派上台的目的,双方整合勉强得以实现。

年两党合并后,确实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足以与左派力量有效抗衡,且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并长期稳定执政。

但正是因为自民党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政党,所以从建党开始,党内的各种派系纷争或者“派阀”斗争就不可能平息。它本来就是一个在外部施压下整合出来的政治团体,势必会围绕着原本两党内部的一些重要政治人物形成“抱团”现象。

年,自由民主党成立。图自日本自民党网站

这里要提到两个重要政治人物,吉田茂和鸠山一郎。其实联系到如今还在台面上的日本政客,大家对这两人应该不陌生,现任日本副首相、财务大臣麻生太郎的外公是吉田茂,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祖父是鸠山一郎。后者在任期间就经历了战后日本历史上两次政党轮替之一——第一次是年在小泽一郎的运筹之下自民党倒台,但由于没有一个强势的在野党,于是有了“八党联盟”;第二次就是年鸠山由纪夫担任首相,彼时民主党气势很强,取代自民党上台。

他们两人所代表的自民党的政治立场沿革,一直持续至今,现在党内仍有“鸽派”“鹰派”之分。那个年代,鸠山一郎的立场更偏日本传统价值,而吉田茂则更偏国际派。

吉田茂是日本外务省官僚出身,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马前卒的作用,严格说来是有历史原罪的,但他对日本在年之后的扩张政策又持反对态度。比如9·18事变后,他在伪满洲国成立期间发挥了恶劣影响,但在日本国内又属于所谓的“不扩大派”,这派人的想法是守住中国东北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去发动新的战争,所以年之后吉田茂在日本政界处于边缘化状态。

另一方面,因为吉田茂的外交官身份,跟英美之间有些私人管道。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使日十年》中曾记载过一些类似情况,年末年初,日美开战,作为大使的格鲁被软禁起来,当时有些跟他交好的日本友人会悄悄给他送食物,其中可能就有吉田茂这样的人物。

不过,也正是因为吉田茂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是被边缘化的政治人物,所以年后可以重新回到日本政坛。同样因为这层关系,GHQ对这些人也相对更放心一点,不会去追究他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犯下的政治责任和战争罪行,甚至反而会让其执掌战后日本政治。年到年之间,吉田茂成为日本政坛上最重要的人物。

从年5月吉田茂以68岁高龄首次组阁,到年12月,其间除了曾短暂存在过的片山哲、芦田均内阁外,吉田茂五次组阁,其政权存在的时间,在日本宪政史上是仅次于安倍晋三、桂太郎、佐藤荣作、伊藤博文的长期政权(天)。图自日本外务省

相比之下,鸠山一郎身上的保守底色更浓,在自民党内也更“鸽派”或更缓和一些;在和美国人的交往中,显然无法像吉田茂那样长袖善舞、灵活多变,更多的是“坚持日本传统价值观”。而他所谓的日本价值观有些类似现在日本的修宪派,因为这批人始终认为现行的日本宪法是在美国属意下修订的,所以一直主张修宪。

鸠山家族是政治世家,年鸠山一郎的孙子鸠山由纪夫担任日本首相,他能被民主党拱上首相大位,很大原因在于他是民主党背后的大金主。鸠山由纪夫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政治人物,在日本被称为“外星人”,天马行空,外界经常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年当上首相后,针对日美关系采取了一系列冒进政策,直接挑战日美同盟,喊出“东亚共同体”、重新搬迁美军在冲绳的普天间基地等等。这些在美国看来,近乎动摇日美安保同盟的政治基础。

所以到现在还有很多认为鸠山由纪夫的下台,是美方在背后施加影响力的结果。当时关于普天间基地的搬迁计划以及谈判期间的重要文件,按理说是国家机密,但被日本媒体提前捅出去。根据鸠山及其身边人的回忆,他头一天晚上说的话,第二天就马上被媒体登出来,很明显他身边某些负责具体事务的人或是部分官僚,故意向媒体透露消息,在政治上打击他。

鸠山由纪夫刚上台时,日本社会曾一片好评。首先,自民党执政太久,日本老百姓对当时自民党的整体观感真的不好;其次,他本人身上光环特别多,祖父鸠山一郎是自民党创党人,而他却打败了自民党,他的母亲是普利司通公司的千金,家族有权又有钱。他们家在东京最好的地段有一栋洋房,“鸠”在日语有鸽子的意思,整栋建筑上雕刻着鸽子的形象,被称为“鸽子的宫殿”。当时民主党没什么政治资金来源,鸠山由纪夫就是其中大金主之一。但随着日美关系紧张、舆论转向,再加上普天间基地搬迁推不下去,便跌落下去了。

某种程度上,这次挫败导致日本在野党长期一蹶不振。比如过去这一年多疫情反复,日本民众对自民党的支持率很低,但在野党的支持率更低。对很多人来说,自民党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腐败、保守、傲慢,但自民党至少还能做事,如果换成在野党上台,恐怕连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都很困难。

当然,从更长的时段来看,在野党难以上台,跟年以后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形塑和历史沿革有关。“五五体制”建立之后,日本保守阵营完成了大整合,虽然党内有派阀,彼此互有攻防、拆台,但至少能在选举时一致对外,进而长期保持国会多数。

反之,左派阵营内部从年代开始常常出现分裂,始终难以在国会层面上形成合力去跟自民党对抗。这种毛病一直延续至今。即便在这次即将到来的国会选举前,立宪民主党喊出“野党共斗”的口号,但实际效果如何仍然存疑。例如是否接纳日本共产党一同参与,一直是个“难题”。

对在野党来说,日共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潜在合作对象”。虽然日共规模不大,但战斗力很强,而且支持群体很稳定。这几十年来,日共的形象被日本媒体塑造得非常奇怪,导致立宪民主党这批人的立场微妙,既想要日共的战斗力,又不想跟日共过多绑定,以免丢掉选票。不过,最近几年日本年轻人也有“左化”倾向,这段时间日本卖得最好的一本书叫《人新世の「资本论」》,作者是一位年轻学者,名字是斎藤幸平,这本书的销量已经高达50多万。可见日本年轻人的思想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角福战争”:空气中都是钱的味道

“五五体制”形成之后,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演变和斗争一直都在。自民党的派阀政治是制度化的,派阀就是一个公开的政治团体,经常开会;起初可能以学习会或研讨班为名义,最终形成一个政治实体,甚至有时会有自己的事务所,但这个实体属于自民党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派系斗争是最为血腥残酷的,其中最富戏剧性的就是“角福战争”,或者还有一种说法是“三角大福”。前者指的是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后者则是指当时自民党内最主要的四个政治人物,他们名字各取一个字,“三”就是三木武夫,“角”就是田中角荣,“大”就是大平正芳,“福”就是福田赳夫。四人都曾担任过日本首相,而且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当时中国的老一辈领导人关系不错。

作为四大派系首领,基本主导了七十年代日本自民党内部的政治斗争,每逢选举就是各种幕后操作,核心之争是“角福战争”。到了八十年代,还有中曾根康弘出来大显身手。

年自民党总裁选举,田中角荣与福田赳夫握手。图自时事通信社

当时那种密室政治或者金权政治,确实非常龌龊。自民党总裁选举,有资格投票的是所有国会议员、地方党部选票,以及一些党友票,主要是抓住国会议员,所以各个派阀会计算自己手上的国会议员人数。

就像大家在纪录片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场景,党派大佬们在赤坂、永田町这些地方的高级料亭里面聚会盘事情,用中国台湾地区的说法就是“搓汤圆”。大佬在料亭谈事情,手下人则在隔壁高级酒店开一个套间,称为“作战室”。于是,大佬们一边谈事情,一边给“作战室”的手下发指示,愿意投给自己的议员就到某某酒店的某某包间,进去后不许出来。那时都靠座机联系,各方手下们就在房间跑来跑去接电话,通报自己拉到几票。曾经有政治人物回忆,议员走进田中角荣的作战室,直接就是一个黑色手提箱放在面前,打开来都是钱,相当于现场买票。田中角荣的亲信议员小泽辰南也曾坦言,每逢中秋或新年,田中都会给其他议员送礼费,不仅是和自己同派阀的议员,还包括党内其他派阀的议员,人数大概有人。

自民党党内的派阀之所以能够成型并长期控制底下的党员,无非是靠政治资源或资金的给予,要参加地方选举,就需要金钱和人脉。打个比方,我是一个来自日本秋田县乡下的小人物,作为自民党年轻党员第一次选上国会议员,那接着就要开始占位、拜码头。之后,各派阀都可能会上门来找,给你一些政治资源和竞选资金,让你争取连任,或者在下一次选举时做选区协调,比如虽然这次是在秋田选区选上议员,但评估认为下一任在该选区连任不保险,派阀在另一个选区的力量更强,那就让你转战到那个选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议员在国会的政治生涯能够长期化,可以给新兴议员更大的吸引力,因此而选择加入某派阀。

议员加入之后,也有自己的义务,比如这次总裁选举,你就必须按照派阀的指令去投票,未必是要拥戴自己的派系首领,有可能是派系大佬已经达成某种妥协,这次支持A下次支持B,议员必须按照指示去投。一旦发现有人跑票,下次选举等着瞧。

这套派阀政治的玩法,在当时的选举中非常有效,尤其是在90年代前的中选举区制度中。中选举区意味着在同一个选区可以产生几位候选人,作为自民党党员,能够挤进自民党候选名单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相对而言在中选举区,不同政治派别选民的票一般不大会流动,我选社会党就选社会党,选自民党就选自民党,很少出现“造反”情况,所以自民党候选人几乎无法从别的支持群体中拉到选票,比如只能从右翼保守的群体中拉选票,但不可能从共产党那边拿到票。这样一来,党员如果不能成为党派的公推候选人,就基本意味着不可能被选上。

中选举区制度下,比如某个选区能有4名国会议员当选,通常选举结构就是自民党最强候选人在该选区第一名当选,第二名就是社会党的某个候选人,因为左翼选票全部灌给他,然后第三第四可能还是自民党。这就相当于三个大的派阀都可以选一个自己的候选人上去。

但是,90年代中后期引入小选举区制度后,只能选一个人出来,意味着只要你是自民党推出来的人,几乎可以毫无悬念当选。但同时也意味着派阀手中可分配的资源少了很多,本来有很多位子可以塞自己人,现在却一下子改变了原本党小派大的格局,自民党才是最大的,派阀不再那么重要。所以选区制度改革后,自民党内的无派阀议员数量增加了,比如现任首相菅义伟就一直标榜自己无派阀,截至目前大概有68名国会议员是无派阀。如果将把无派阀视作一派的话,是自民党内的第二大,仅次于细田派。

要注意的是,无派阀也不代表说绝对三不沾,还是会跟某些政治家或派阀相对走得比较近,有时会一起行动。

说回到“角福战争”,田中角荣从政前经营建筑公司,在年日本战后第二次大选、也是根据日本和平宪法举行的首次选举中成功当选议员。此后在党内历任政调会长、干事长等职务,也在几任内阁担当邮政大臣、大藏大臣、通产大臣等,可以说有权又有钱。

作为曾经的建筑商,田中角荣对于国土开发、住宅建设和交通路网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非常热心,所以他有个外号叫“田中土方议员”,“土方”的意思就是土木工程。田中角荣任内标榜两大政绩,一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二是日本列岛改造,大搞基建,这里面有很多灰色空间。比如,过度修建高速公路,即便人口稀少的地方也要建,背后就是建筑公司中标后,给政治家返点,政治家就靠这些灰色收入来搞政治运作。

田中角荣主要经历图自nippo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