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花不够的钱,端不平的水,成为三孩父母究竟 [复制链接]

1#

今年5月,我国全面放开三孩生育,这之后,各地的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广东推出了80天奖励假期,江西也称会给予产检、生育等各种补助,有了钱,有了时间,是否就意味着三孩的养育更便利?每日人物找到了三位三孩家庭的父母,分别是北京的职场妈妈、成都的全职奶爸,以及生活在十八线小城的年轻母亲,我们和他们聊了聊三孩家庭的甜蜜和困境,以及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徐爽

编辑

金匝

运营

以繁

内文配图

受访者提供(除特殊标注外)

别的家长欢天喜地退出小升初群,

我一个都不敢退

王诗,女,80后,北京海淀

有三个孩子的“海淀妈妈”,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

每天早上7点起床,7:30前会把三个小朋友收拾好,送到学校去。7:30到下午5点之前,这个时间段主要忙工作:带一个多人的团队,见客户和开会。下午5点,接孩子去上课外班,6点多回家。晚上7点到10点是完全陪孩子的时间,然后10点到12点,团队每周一到两次线上工作会议,基本安排在这个时间段。

我认识的三孩妈妈们,大多数和我节奏相似,普遍都是处于这种非常忙碌的状态,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弥足珍贵。有些朋友家里只生了一个,孩子稍大点,家长们基本可以解脱了——他们想出差就出差,想旅游就旅游,想二人世界也有很多的时间和自由。而三娃妈妈,只能见缝插针趁着周末三个孩子都在课外班,才有自己的二人世界,这样的机会,最多也就是两三周一次吧。

三孩家庭一个最主要的矛盾是,无法真正照顾到每个人。有一年我和老大从日本旅行回来,老大得了当时传染性极强的甲流,我怕传染给老二和老三,就在酒店租了个房间和老大一起住。那时候老二天天在家哭着找我,老三也跟着哭,我当时就挺难受的,有时候你照顾了这个,就没办法照顾另外两个,这是不可避免的。

▲老二和老三在休息。

其实生三孩不是我们的本意,之前我打算生两个,第三个是意外怀上了,舍不得打掉,而且那时有信心可以养好,信心主要是来自家庭,尤其是丈夫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但后来也发现,我当时根本没意识到教育内卷的程度。

成为“海淀妈妈”之前,我是一位准“顺义妈妈”,原本计划让孩子们读国际学校,走留学这条路,等疫情来了,发现很多东西不可控,尤其是未来出国读书,也是未知数,出于更稳妥的考虑,我们商量着把孩子转到了海淀。

从“顺义妈妈”到“海淀妈妈”,我最大的变化是,焦虑感转移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从音体美导向,转向学科导向。到了海淀,进入公立学校,学费少了,但学科培训班反而多了起来,免不了。而且也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独生子女的家长可以做到对孩子百分百投入,我们三孩家长,只能把一颗心掰成三瓣用,教育上也是如此,做不到那么精细化的监督。

在双减政策之前,带孩子在海淀上培训班,很多家长会坐在教室后面全程陪同,一起上课,一起记笔记,然后回来辅导。我内心深处虽然不太认同这种模式,但也知道这样做对现阶段的孩子来说有巨大的好处。游泳课上,有的家长会在旁边很仔细地指导孩子,腰要怎样,腿要怎样……毕竟教练要面对好多孩子,有时候顾不上。结果就是,严密监督中,“精细化”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确实课业成绩很优秀,课外活动也很棒。

而作为一个三娃家长,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孩子送去上课,然后又得赶快去接手下一个孩子。最近“双减”政策出台,其实对于我们这种学科补习本来就很少的家庭来说,影响不算大,学科类课程和自学尽量集中到工作日的晚上,到了周末,除了我们常规的壁球、游泳、马术、钢琴、书法、舞蹈等等,反而还多出来一些时间可以户外。

▲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外出旅游。

但每学期最有挑战的,就是对着学校课表和各类社团安排,决定自己家的课程表,既要保证每个孩子能学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又能挑选到负责任的机构和老师,还要考虑时间安排上彼此不冲突。就像疫情期间,全民网课的时代,我们常常是这边老二在上钢琴课,还没结束,那边老大的舞蹈课开始了,把杆和整面镜子就在钢琴边上。

如果说别人家的“小升初”是一场短暂的战争,那我们三孩家庭就是一场“持久战”。北京小升初的一个特殊性是,竞争压力比他们的中考、高考都大,这一阶段非常依赖家长的资源和渠道。海淀的“小升初”,靠的不仅是简历漂亮,还需要家长去搜罗很多信息,我经常开会开到一半,手机突然弹出条信息说,“某某学校”在收简历了。那我得赶紧赶过去,实在不行找个闪送,还得盯着他不能投错箱子。教委名义上不准搞简历考试这一套,所以有时候学校会打“秘密电话”,那么我的手机不能错过任何来电。

最近老大刚升完学,很多同年级的家长都欢天喜地退出了小升初群,而我的消息群和家长群一个都不敢退,因为要留着老二、老三以后继续用,这大半年都处于这种非常焦虑的状态。有时候和老公讨论说,如果我只有一个孩子,我可能对她的付出会更多些,说不定她最后升学的结果也更好。

但从另一个层面去想,独生子女的家庭,通常家长的寄托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