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付出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整日不辞辛苦就想多赚点钱,到头来却依旧两手空空;而那些富人干活越少,赚的钱却越来越多,这是为何?
直到我看了《塔木德》,书中告诉我:
“多数人没钱,不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好,而是没有财富思维。你的思维,直接决定你的决策,决策影响结果的贫富,这与努力无关。”
被犹太人奉为“圣经”的《塔木德》早就意识到:思维才能致富!
人越是穷的时候,越是没办法开阔思维,因为物质的局限,会导致思维的狭隘。所以恶性循环就此出现,没钱想省钱,越省钱,越穷。
听起来很没有道理,但事实却是如此。
赚钱是一个智慧的思维,想要成为一个富人,不仅要有巧妙赚钱的智慧,更要有与之相应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跻身富人的行列。
犹太人经商的三个智慧,普通人知道一个,或可扭转逆境
第一,金钱无臭味,智慧与金钱是统一的
《犹太人的智慧全书》:“犹太人认为,金钱来自天堂,是上帝派来人间的特使,它代替上帝说话。钱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他们说,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
“他们敢于去经营各种千奇百怪的项目。为获取高额利润千辛万苦的工作着,可一旦确认公司再也不能创造利润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它:宣布倒闭或卖掉。从不会感情用事,而是决策果断。”
对于犹太人来说:即便赚钱是最重要的事。也要堂堂正正的赚钱,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赚大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22∶78”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
在一个国家中,富有的人远远少于一般大众,但富人所占有的财富却压倒大多数人。一般大众所持有的货币为22%,而富人所持的货币是78%。因此,做生意若以拥有78%货币的22%的富人为主要对象,那么赚钱指日可待。
让大约78%的精力放在大约22%的客户上。让大约78%的资金配置到大约22%的项目上。
这个法则让犹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经商中,不让自己的资源、财富、精力浪费,能够有的放矢,直接击中目标。
第三,把家庭写进民族
犹太人有一句极为睿智的格言:人类有三个朋友:小孩、财富、善行。
现在的我们更多的看重个人的发展,我们宁愿让自己变成一个刺猬不好惹的人,也不愿意委屈自己。我们大多数人讨厌委曲求全,让步,我们认为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要高于一切。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许会自私,或许有些小算计,但未必十恶不赦,未必到了要割席断交的不可原谅地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多一份包容,其实没有什么错。
在《塔木德》里,有一条法则被犹太人称为——永恒的法则,那就是22∶78法则。
自然界中,氮与氧的比例是22∶78;
人体中,水与其他成分的重量之比是22∶78;
整个社会中,富裕阶层与普通人的数量比例是22∶78;
而他们所占有的财富之比是78∶22。
所以犹太人经商奉行一句谚语:
名贵的商品都是给财主们准备的。
说白了就是,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做生意最好是去赚有钱人的钱。
信息里找钱
世界上没有比犹太民族,更看重信息的商业价值的了。
西姆思拉比在《塔木德》中说“信息是有价的”。
希伯来语中的“语言”一词就包含了:产品、经营活动,和“信息”三个词的含义。
深谙《塔木德》要义的犹太人查理·亚巴斯在年在巴黎创立了亚巴斯通讯社,直接靠贩卖信息赚起了钱。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如今的法新社就是由它发展而来。
犹太人朱利什斯·罗伊特在亚巴斯通讯社干了一段时间,就在英国创办了路透社,这两大西方新闻通讯社,每年都要靠贩卖信息,赚钱一桶又一桶的“黄金”。
伯纳德·巴鲁克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实业家,他总是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起来,并从中谋取暴利。
年7月的一天深夜,当巴鲁克从广播中听到了美国海军打败了西班牙舰队的消息,第二天一早他就包下了一趟火车,以19世纪末最快的速度赶到自己的公司,吃进大量股票,结果轻轻松松实现了一夜暴富的奇迹。
这些都来源于《塔木德》,也是富人的思维方式。
还有很多犹太人的智慧都被列入了《塔木德》中。这本书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犹太人的故事,反映了致富和生活的哲理,是当代职场人、创业者还有学生的福音。
犹太人这么聪明,与《塔木德》有离不开的干系。《塔木德》里汇聚了名犹太智者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将他们的成功经验娓娓道来,里面的一个经商思维或许就可以让你脱贫致富。
比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内容,是犹太商人给年轻人的一个忠告:靠体力赚钱只能解决温饱,绝不能赚到大钱,更不可能发家致富。
你的孩子若从小看《塔木德》长大,自然形成犹太人的富人思维,面对世界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贫穷落魄时,《塔木德》里不经意的一个赚钱理念,也许就是你逆袭的利器,使你成功绝地反击。
学学犹太人,掏出一碗面钱,武装一下赚钱的大脑,有了富人思维,数不尽的金钱会鼓胀你的钱包,下一个富翁就是你。
《塔木德》正版,一本才99元,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