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首先说,人类为什么要生孩子?
这些年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为了基因的传递,也就是说这纯粹是动物的本能。未必是自己想生,而是有罪基础的基因控制着的。并不是人类想要传宗接代,而是基因想要代际延续,人类只不过是基因的宿主罢了。
这种理论也不能说错,但并不完善。因为人类如果还是动物的话,也就是在没有产生独立的思维意识之前,人类就是和猫狗牛马以及昆虫一样的动物,甚至微生物的细菌病毒一类都一样,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是否繁殖跟主观意愿无关,只是无意识的例行公事而已。
但人类毕竟是人类,产生了自己的意识,认识到了“我”的存在,那生不生养不养的就不完全是本能了,加入了经济的因素。
最典型的行为就是人类会收养“义子”,这和传递基因就完全没有关系了,就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经济行为。以抚养或财产进行交换,换来义子的抚养、保护和香火祭祀方面的延续。
也就是说,人类的生育行为和无意识的动物是不完全一样的,只有部分是本能在操控,但也有很大成分上就是经济方面的考量。人类只有在觉得划算的时候才愿意生愿意养,利润更大,才愿意生养更多。
那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能够多生多养孩子的?在有了固定的婚姻伴侣之后,在有了私人财产之后。否则都是群居动物,此时的多生多养更多的是本能,或者顶多是部落族群的利益,跟个人的关系不大。
二、
具体到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多生多养的?
很简单,农耕文明出现之后,有了可以长期储存的粮食,牲畜农具等私有财产也就产生了。此时的人类生养就逐渐向经济行为考虑,甚至在家族传递和社会管理之下产生出了文化。
那文化是什么?孝顺,孝文化,以孝治天下。
为什么要强调孝顺?首先这就是个社会管理问题。人类是群居动物,那任何一个族群都必须要有领头人,否则就会产生混乱。而以暴力来争夺领导权是不经济的,耗费的社会成本太大。那按资排辈的让老人领导就顺利成章了,标准明确,纷争的成本最小。
另一点,在千年不变的社会中,老人的经验就代表了能力,所以就增加了权威性,因为经验也是权力的一种。
还有一点,在古代,是不可能产生“全民养老”这种制度的。国家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管理能力也达不到,即便是有些抚养制度也顶多是辅助,主体还是要靠家族内部。那如果不推广孝顺,在赡养上就会出现问题和纷争,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推广孝文化是最经济最省事儿,效率也最高的制度。甭别的,从人越老越保守这点来说,就比让容易激动的年轻人当家族领导要减少大量的造反可能。
三、
问题来了,从经济角度来说,遵从孝文化对于年轻人是不划算的,相当于用自己劳动的剩余价值来补贴老人,那年轻人为什么要遵从孝道?其实特简单,年轻人也会老呗,那他们只要看到了活到老之后的牛叉,自然就会接受这种文化制度,因为自己老了之后也会这么占便宜。一代又一代,有利益趋势的制度才会真正沿线。
那老人怎么就占便宜了?从头说吧。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为主的国家,甚至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都算,也就是往前推40来年,中国都算农业国。
那在农业社会里什么最重要?三项,土地、生产工具、劳动力。
假定是个两口子吧,老爷子死的早,分家分得了三十亩地一头牛。那此时这两口子要想过上好日子该怎么办?
辛勤劳动呗,还能怎么办,总不可能读书考科举吧,那玩意儿不是底层劳动人民能玩儿的起的。但劳动只是能养家糊口,并不能创造太多的价值。因为人力的产出是有限的,不光是种植,更重要的是收割。都知道“抢收”吧,必须在几天里就要把粮食收完,否则一变天就全白干了。
那在这种情况人,如果人少的话就不可能过上太好的日子。所以要想发展就剩下了一个办法,多生孩子。这也不用教,反正农村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天黑了就是这点事儿,敞开了生呗。只要不是太穷,那生十个就至少能活下来一半以上,运气好的话两口子在绝经之前生个十来个孩子不算新鲜事儿。
生孩子当然以儿子为主,不仅干活出力多,而且将来还能给家里娶回个劳动力。生女儿得分年景,好年景不仅容易抚养长大,嫁人时还能收回不少彩礼。不好的年景就没谱儿了,中国古代一直有溺杀女婴的恶俗。就因为或是养不起,或是给不起嫁妆。
但甭管怎样吧,只要是女儿长大了,那无论是赚钱赔钱都能得到亲家,同样是壮大了家族势力,肯定比没孩子强。
这么说吧,农村要想发家想小康靠什么?就靠孩子,靠孩子干活的付出,靠压榨孩子们的劳动剩余价值。谁家要是真有十个儿子,那只要是赶上好年景,用不了几年就是买地盖房娶媳妇,家道昌盛。之所以有“多子多福”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父母能从孩子们身上赚钱。
其实这不光是中国古代,西方也一样,多生孩子的目的就是用劳动力挣钱。甚至到了工业化时代,英国的父母还靠让孩子打童工养活呢。因为资本家不愿意雇佣大人,吃得多事儿多工资高,不如从孩子身上赚钱的剩余价值多。直到现在的美国有一些州也是童工合法的,14岁以下只要每天工作不超过12个小时就不算违法。是不是难以相信啊?但这就是资本主义。
四、
还说中国吧,古代的农村父母就是靠多生孩子来劳动挣钱,孩子其实就跟个大牲口差不多,都是劳动力。
那此时做父母的最希望的是什么?是维持这个制度不动摇,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孝道”就由此产生。子女必须无条件的顺从父母,只要父母做的不是太过分就有半点儿违背。不仅要把收入交给父母,老人受了欺负也要去帮着出气,这才是“有种”。要不然生孩子干嘛?就是威慑力量,万一受了欺负是要靠孩子去报仇的。
所谓的养儿防老有两重意思,一是防止受穷,子女能给赚钱;第二就是防止老了被人欺负,要不然农村因为各种小事儿都能打起来,谁家没孩子就吃亏大了。尤其老了要没孩子撑腰,真能让人按在地下暴打。
而且这种事儿还没人爱管。都听说又告儿子忤逆不孝的,但听说过绝户告被别人欺负的吗?不是不告,而是告了没用,绝户被欺负几乎就是被默认的活该,“吃绝户”更是全中国各地的风俗。没办法,这就是小农社会的常态。
总之吧,孩子多儿子多的就是占便宜,就是能让父母赚的钱多,在灾年也相对容易活下来,一个给一口就能凑合活着。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越受到孝敬,子女就越愿意孝敬,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只要是老人死后一分家,那自己也能延续老人的幸福生活,继续压榨自己的孩子。一代传一代,这也就成了文化传承。
当然这个系统有个Bug,就是老人最好别太长寿,要不然耽误儿子们分家,容易引发不满。所以中国才有老不死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说法,都是真实情感的显露,都是经济社会的自然考量。
但甭管怎么着,在农耕社会多生孩子都是占便宜的,那百姓们自然愿意多生。只要不是兵荒马乱,生孩子就一定赚钱。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越注重劳动力,孩子越多越占便宜,这也是穷国穷地方愿意多生的底层逻辑。
五、
但毕竟进入到现代社会了,这个逻辑变了,古老的模式走不通了。
首先就是培养一个劳动力的成本大幅增加。古代养活孩子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儿,基本上养到四五岁就能帮着干活了,至少是照顾弟妹或择豆子什么的。工业化初期也一样,我老娘就是四岁开始打工的,进了生产陈皮的工厂剥桔子皮。这在今天无法想象吧?但英国更狠,四岁的孩子就能下矿挖煤了,这样节约成本,坑道挖的窄。
而现代不行,十六岁之前是彻底没地方敢要,毕竟中国不是美国,是真的不让用童工。而且十几岁孩子也赚不到什么钱,标准参加工作的年龄至少是大学毕业吧,硕士博士也正常。也就是说,过去养育孩子没什么成本,现在却要花出太多太多的钱和时间。这几乎就没有靠孩子赚回来的可能了。
其次是就算有的赚也没什么用,就算是四五岁进了厂子,也和农业化时代不一样。因为农业的父母就相当于资本家,掌握着生产资料来压榨孩子的剩余价值。而工业时代呢,绝大多数人都是无产者,资本家才掌握着生产资料,他们首先榨取了孩子的剩余价值,轮到父母这儿就已经没什么了。所以这也不划算,相当于二手压榨者,没意思。
第三就是持续的投入和产出不划算,太不划算了。过去父母也给孩子盖房娶媳妇,或者是给嫁妆,但基本都是孩子自己赚出来的。而现在呢,无论买房还是帮着带孩子补贴家用什么,纯投入,根本就没有产出。甚至得管到孙子一辈儿,太不划算了。这养活孩子成了纯粹赔钱的生意,做不做的不吃劲了。
六、
当然,现在生养孩子也是有回报的,否则就真的没人生孩子了。毕竟人类是理性动物,是经济动物,完全亏本儿的事情是不会干的。
回报是什么?主要两点,一是精神抚慰与寄托,二是父母到万年的后盾撑腰的,让父母不受欺负。
精神方面的太明显了,晒娃等于炫富,尤其再有个两个三个还能没压力的,那绝对让人佩服,甚至是羡慕嫉妒恨。如果孩子再学习好有出息,那父母的腰杆儿挺的直直的。我初中有个同学是体育特长生,学习很差,在我们那种重点中学里总抬不起头来。但现在人家的儿子是从“八素”起步的,现在同学聚会都管他叫班长,父以子贵,谁的孩子有出息才是真牛逼,才是人生赢家。
给父母撑腰也好理解,看看养老院就知道了。混得好的一定是有子女且常来探望的,无儿无女再失能的,那就是任人摆布,不被欺负算是好事儿,但大多数都混的不是太好。人类社会,永远摆脱不了兽性和阶层,存在于各个小社会之中。养儿防老,本来就有让父母到老的时候有尊严的意思,这与财富无关,就是别挨揍,别被欺负。
当然孩子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心灵的寄托,这指的是让孩子替自己完成一些意愿。比如自己这辈子想干而没干成的事儿,比如上大学当兵发财拿冠军什么的,还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唱歌跳舞一类,都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做到了,也就相当于自己完成了心愿。
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的中国父母也就保留了农耕时代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必须听话”。
为了让孩子听话,父母仍然采用着一部分打骂、羞辱、贬低、恐吓,以及用孝道说教等一系列洗脑的流程和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听话,实现自己的愿望。只是并不一定是金钱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
七、
但即便是如此,很多人也都认为生孩子是不太划算了。主要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工业化时代既不用靠孩子赚钱,也不用指着孩子养老,那就完全没必要再费劲的投入。反正实现精神追求也有其他的各种娱乐,生孩子的麻烦太大了。
所以在现代世界,只要任何一个国家开始进入了工业化,那生育率都逐渐降低,无论欧美日本都一样,就是因为这些经济原因。
但我认为还是应该生孩子的,没别的原因,就是你攒下的那些棺材本儿未必够养老的,也未必能享受到真正有尊严的老年生活。现在还没什么,中国还不算老年化社会。但再过个几十年呢,什么样子可就真说不好了。如果老人占到了总人口的0%以上,那请问国家能支付多少养老的费用,这些财富由谁创造,年轻人有那么大的创富能力和规模吗?
反正在我看来,既然是延迟退休都快实施了,那改变养老模式也没什么不可能的,要不然这社保体系的资金绝对支撑不住。现在老人们的养老金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支撑的,而当年轻人老了之后,下一代人的人数还够吗?如果不够怎么办?是用机器人呢,还是从外国请劳工?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过去的年轻人之所以愿意生,就是因为他们看到父母老人们因为多生孩子而得到了好处,所以才愿意维系这个系统的延续。那如果想刺激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那或许有些国家会降低无子女老人的养老条件,就眼看着他们生活困难无依无靠而不管,就放任护工欺负他们打骂他们,看年轻人还敢不敢不生?
当然我这说的都是外国,这种不人道的事儿未必发生在咱们身边。然后他们还可能奖励多生孩子的,生一个的无所谓,两个的给奖励,三个的包工作,四个的分房子,五个的干脆享受豪华养老生活。
这样,一边是放任欺负无子女的,一边是重奖生孩子多的。用这些违反现代价值观的手段或许能刺激生育率。这也不知道外国敢不敢这么干?走着瞧吧,真要是到了生育率太低,低到影响国家存亡的时候,或许也就没什么可顾忌的了。毕竟人类是动物,动物的本能就是生存与繁衍。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