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汉文帝刘恒劝舅舅薄昭自杀,薄昭惜命不肯死,汉文帝于是用了一个很极端也很缺德的方式让薄昭不得不死,汉文帝杀薄昭很大原因在于薄昭干政,为防止外戚干政,汉文帝不得不杀薄昭。
外戚干政是两汉的一大政治特色,而且从一开国吕后就开始了,新皇登基无人可用,只能依靠外戚,但皇帝一旦控制权力之后,又必然铲除外戚,就此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汉文帝也是一样,最初依靠外戚,最后却要诛杀外戚,薄昭是汉文帝刘恒唯一的亲舅舅,也是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汉文帝敢于去长安登基,跟薄昭带回来的消息和鼓励密不可分的。
陈平和周勃铲除诸吕之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新皇帝。为了不让“外戚当权”悲剧重演,功臣集团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的母家势力薄弱,适合即帝位,便派人迎代王刘恒入长安而即帝位。实际上功臣派和宗室派妥协的产物,双方都想着拱一个没根基没势力的人先上去,再各自斗法徐徐图之。面对天上突然掉下个皇冠,而代王刘恒却不敢贸然入京,代国国内的朝臣也分成两派。刘恒是既不想错失这个好机会,又担心自己的安危。在此情况下,舅舅薄昭,毛遂自荐,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长安走一趟,替刘恒打探一下情况。应该说,这个事情也只有薄昭去才行,首先就是薄昭和刘恒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不存在被买通的可能性。
经过薄昭的探访,确定没有任何政治风险后,薄昭让刘恒前往长安登基,而当刘恒做了皇帝,封舅舅薄昭为轵侯,但只有虚荣,并没有实权,而薄昭面对突然而来的显贵,薄昭有些驾驭不了,变得奢靡无度、骄纵不羁,甚至安插亲信,干涉朝政。
汉文帝被后世评价为仁爱宽厚,但事实上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文帝的厚黑学功底已然登峰造极,要是文帝真仁厚,他的发妻和四个孩子怎么死的没人知道,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显然是吕氏之女。而在诛吕中立有大功的刘襄在刘恒即位后不到一年就死了,死因是“抑郁成疾,忽然暴卒。”这显然也不是好死,在处理薄昭的问题上,更是体现了文帝的残忍和不堪。
薄昭被杀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周勃入狱之后,薄昭在收到周勃巨额的金钱之后活动、向汉文帝求情,这才免罪释放。但这一作为显然激怒了文帝,在当时,薄昭是一个同时能连接宫廷、诸侯王、功臣派都认可和接受的重要人物,能量不是一般的大。加上姐姐薄太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着一系列重要事件的决策,所以,薄昭内心膨胀是肯定的。
比如有一次,薄昭陪汉文帝一起下棋,规矩是,谁输了喝酒,结果是倒酒的那位郎官总是偏袒薄昭给薄昭不倒满,另一位郎官看不下去了就呵斥了那个郎官几句。本来就是一个游戏,谁也没有当真,而薄昭却直接以作死的节奏延伸恶化了事态的发展,他派人将这个不给他面子的郎官给刺杀了。郎官作为皇帝近臣,无疑是皇帝心腹,薄昭居然说杀就杀。
文帝虽然年幼,却熟谙帝王心术、政治手段,他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皇权外,打击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项重要措施。杀不杀个文帝个人意志,而薄昭的行为破坏了文帝的计划,再加上对贿赂不满,文帝更加忌恨薄昭了。但文帝在等,等一个机会,六年后,有人弹劾薄昭在封地欺压百姓,导致百姓造反,文帝派钟毓去调查。薄昭竟然把钟毓绑回侯府杀了
薄昭杀了大臣,按律当斩,但太后以太后之命令护着弟弟。文帝无奈,只好放了薄昭。钟毓的妻子听闻丈夫被杀,一怒之下自杀身亡。汉文帝此时觉得机会到了,虽然太后不许杀,于是就派大臣找薄昭,暗中劝他自杀。但薄昭惜命就是不死,汉文帝来了一招又缺德又狠毒狠的方式。就是给活人出殡,让人宫中设下灵堂,然后让大臣披麻戴孝,去薄昭府轮番哭丧,意思就是:“已经为你准备好了葬礼,就等你死了。”在此情况下,薄昭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是自杀身亡。
文帝给了薄昭自杀的机会,但薄昭不肯,文帝这就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去逼死了薄昭,毕竟薄昭犯罪在先,皇帝没有治罪,而是让他畏罪自杀。还能获得一个“仁义”之名。文帝逼死自己的舅舅,从亲情上来看,未免有点不近人情。但从大汉王朝来说,却是正确的。显然文帝如果不杀了薄昭,汉朝就会再次出现外戚乱政的现象岂不是更残忍。对于薄太后来说,也未必真救你,毕竟还是儿子亲。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