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每一个普通人。
昨日看了一篇文章,题为《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小时:成年人的风光谈何容易》没错,这就是大家嘴中的那种“鸡汤文”,又会拿马化腾、马云、任正非来举例了。
没有跟大家一样直接退出去,我认真的阅读了整篇文章,在文章末尾评论区我看到了点赞第一的评论“这就是我不想成功的原因,太累了”,忽然忍不住笑了。这就是当代年轻人口中的丧文化吧?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他们都是含着金汤钥匙出生的”“如果我像他们那么有钱我也愿意这么拼”。
越是想评论,越是觉得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他们口中的“鸡汤文”。好吧,那就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有点长,有事情的请收藏并退出,之后有时间再看)
01
年,他以亿美元的身家,超过马云李嘉诚成为了中国首富。他公司的主要产品,每月活跃用户量超过了11亿。相信讲到这里大家已经看得出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是谁了,没错,就是马化腾。虽然还是脱离不了“鸡汤文”的范畴,但是我还是想让大家看完,看看是否能引起共鸣。
这要从年的那一天说起。就在那一天,一位羞涩的男青年,厌倦了自己一直为别人打工,于是决定了要尝试走一条不同的路。于是他邀请了自己的几个同学,一起成立的一家公司。借了一间舞厅当办公室,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生活。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年内扩张到18个人。
马化腾背景:13岁之前,马化腾一直在八所港,偏僻的边陲之地。84年,马陈术调往深圳工作。于是马化腾到了深圳中学做了一名插班生。他同班有一位同学,叫许晨晔。隔壁班还有两位同学,一个叫张志东,一个叫陈一丹。这就是之后腾讯的“五虎将”其中的四个。几年后考大学,他选择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说马化腾不过是毕业于三流野鸡大学的学渣。
据《腾讯传》的作者吴晓波说,马化腾当年的分数线本来是可以上清华或者复旦,但是马化腾在和清华大学的教授钱颖一谈话中了解到,清华的计算机很难考,很大几率是进不去。并且他大学的成绩在30多人的班里也就只能排到10左右,并不拔尖。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从这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马化腾出身并不是所谓的二代,只不过家庭条件比常人好一些,所以这并不是决定他成功的先决条件,除此之外,马化腾虽然不是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但是他的学习成绩绝对在但是全国的同龄人算是拔尖的,只能说做不到前几。这一下子是不是就戳破了某些总是抱怨不公的人的那个玻璃心,是不是又要反驳了?
大三时,马化腾就想创业,想跟自己的同学开一家电脑公司,主要是靠组装电脑盈利,但是去考察完市场之后,发现自己的对手太强大了,他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在华强北小学,初中文化的那些人,因为他们虽然学历不高,但是经验丰富成本低廉。所以第一次创业计划宣告破产。
大四时他到深圳的一家电脑网络公司实习,实习期间他做出了一个股票分析软件,公司看中了这款软件,想出钱买下来,马化腾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值多钱,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价5万块,但是公司很爽快的答应了,于是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毕业后,他在同学的推荐下到了当时做寻呼业务的润迅公司,当起了程序员。月薪元。当时,互联网已经开始慢慢进入中国,马化腾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惠多网”。当时所有人都没有见过文字可以远程输送显示。马化腾也一样,看到之后感觉像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马化腾在惠多网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站点,取名“Ponysoft”也就是后来的马站,马化腾也就是那个“马站长”。当时(年)全国的网民非常少,几乎惠多网上的网友全都认识,给大家介绍几个当时惠多网上的人:求伯君、雷军、丁磊……是不是感觉这几个名字非常熟悉,当时丁磊还专门跑到深圳去见马化腾,这个应该最早的“网友见面”了吧。
当时还出了一个震惊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事件,一位名叫张小龙的程序员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写出了一个非常要用的邮件系统,当时马化腾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于是发邮件去讨论。几年后,他加入马化腾的公司,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