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先提个问题:如果你突然中了一千万的彩票,你打算怎么花?
大多人的答案里,肯定会有买房买车、旅行购物、住最昂贵的酒店、吃最高级的餐点、感受富人的日常生活等等诸如此类的。只是这些,暴露了回答者本质的需求——花钱,而不是去赚钱。
你可能会疑惑,这不是废话么?赚钱就是来花的。
是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所以,很多人把钱花光后,还是回到了从前的经济水平;而很多经历过重大挫折的商人却能卷土重来,最终依旧变得富有。那这些不畏惧失败的富人,都是如何思考的呢?
1、富人的价值观——钱不重要,甚至最不重要。
当马云说:我对钱没有兴趣。你是否会像旁边的撒老师一样,投去怀疑的目光:这货,又开始装了。
然而,就像富人理解不了穷人的思维一样,穷人也理解不了富人。在穷人看来,金钱是富人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可事实是,金钱恰恰是富人手里掌握的最没价值的东西。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通过贩卖时间来获得金钱,因而形成固定思维:成功比成长更重要,现在比未来更重要。
对于金钱、时间、注意力,按照重要性来排序的话,他们的顺序是:金钱时间注意力。然而,对于富人来说,排序则恰好相反:注意力时间金钱。
相较于现在,富人更着眼于未来。时代不是突然被改变的,是那些活在未来的富人来推进的。
2、富人如何决策——选择大于努力。
有句我们听腻了的话,适用于多数富人的决策: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
富人因为活在未来,更善于去发现风口,找准方向。他们赚钱靠风投,考虑的是投资回报率,而穷人赚钱,多靠努力。当然这不代表他们没那么勤奋,只是富人多在战略上勤奋,而穷人多在战术上勤奋。
花费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的精力比重,决定了是否可以快速致富。富人在决策上,多遵从的原则是:提前选择时代会选择的,提前抛弃时代最终会抛弃的。因此,对普通人来说,那些已经危若累卵的行业,就不要再去考虑踏入了。
3、富人都站在哪里——ESBI模型。
你应该见过类似的问答:
问:如何靠近优秀的人?答:首先成为优秀的人。
问:如何成为优秀的人?答:首先靠近优秀的人。
这两个问题看似答非所问,但实质解决了“如何成为实现财务自由的富人”。如何像富人一般实现财务自由,那就首先站到他们的领域里。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还有一本畅销书,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中提到:全世界合理合法的四种挣钱方式——ESBI模型。·E:Employee(雇员),无论你在哪里上班,只要收入主要来源是靠别人给你发工资生活的都属于这一类,雇员的特点是为别人工作。·
S:Self-employee(自雇者),主要指自由职业者和小企业主,自雇者的特点是为自己工作。·
B:BueinessOwner(企业家),按照书中的标准就是当你拥有一个超过人的公司或企业,并且不需要你参与就可以自动运营,企业家的特点是让别人为自己工作。·I:Investor(投资家),当你拥有很多钱,并且这些钱每年都可以产生客观的收益你就可以被称为投资家了,投资家的特点是让钱为自己工作。
罗伯特表示:如果你想到达时间与金钱的平衡,迈向财务自由和富有的话,你只有在B象限和I象限工作才能赚取非劳动性收入,才有可能实现时间和金钱的平衡,实现财务自由。
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穷人思维,能不能迅速进阶到富人思维呢?
看过一句话:穷人没有广阔的视野,有了也没有充沛的资源去尝试,去布局,去为下一个世代做准备。
他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是的,富人思维没法一蹴而就,但可以逐渐过渡。那么,如何过渡到富人思维呢?
1、摒弃打工者思维
“当我向你支付工资时,你的思维就会变得像员工一样。”这是《富爸爸穷爸爸》里的一句话,也点出了打工者思维的局限。打工者思维容易聚焦任务能否达成,报酬是否匹配付出,眼界容易固化。但富人思维通常是,过程中的成长和历练更为重要。对于个人来说,打工者思维还会容易引发执念。我们都很难保证,即便当下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未来不会被颠覆和改变。因此,有时候要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执念。比如,承认信息不对称,承认有些人生来幸运,承认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价值观。包罗万象,才能做出更优的决策。
2、理清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这里需要提及上述的如何去花一千万。穷人的思维中通常存在只消费不投资的模式,富人则绝不会用本来购买资产的钱去买负债,而是先把“能钱生钱”的模式搭建起来,再去考虑消费。那么,什么是资产?什么又是负债呢?比如说你拥有一辆车,它是你的资产么。并不是,车是明显的负债,因为它需要你花费源源不断的钱来养护。资产,是那些市场上具有升值潜力的东西。比如,房产,股票,基金,债券,这些都算。作为普通人,要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把金钱当做工具,先把自己的资产堆积到能自己生出钱来,才算是正确的理财方法。
3、树立个人品牌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当下存在走向富人的捷径,那就是:树立个人品牌。从你熟知的网红,到你此刻正在看的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