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三我的金钱观 [复制链接]

1#
作者:三三历史文章:

讲讲身体上的那些事儿

那个一夜上二十次厕所的女人来找我

不幸的婚姻,到底会怎样毁孩子。

如何聚养身体能量场,身体才是根本风水,婚姻家庭事业全靠它……(滚鸡蛋)

治病的最高境界——自医

食有“灵”

物有“灵”

有个女人省下自己的钱和命,给了丈夫的下一任。

胎儿对母体的破坏,是千万人的未解之谜(附证据图)

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秘密。

“杀”自己时,要舍得下刀,刀刀见“血”。

说一个秘密,你的身上存着你的前世,一摸就知道

我是孩子的护法神兽,随时为孩子战斗

你的孩子25岁时,还有活下去的力气吗?(附近视眼训练)

窗棂土,凤凰衣。(鸡蛋茶)

我的家乡,遭遇洪灾了

一个人有执念就会生病?是的,比如你太爱或太恨一个人。(拧毛巾)

软女人的硬伤。

身体也能神*颠倒,你知道吗?

“我想活得好,可是我没办法。”我教你。

这家可怜的有钱人

大家好,我是三三,一名瑜伽康复师!1,上次《这家可怜的有钱人》这篇文章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其实,一个孩子,有点钱,不是去买些让自己开心的东西,而是喜欢攒起来,这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这段话,加上小女孩糖糖的经历,引起了不少小伙伴的共鸣。很多人在后台坦言,自己就是“糖糖”。还有小伙伴留言说,自己就是爱攒钱,不会去买贵的东西,觉得自己不配,买了会有罪恶感。这些留言我看了,真是太扎心了!“糖糖”何其多呀。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成年甚至成家立业后,还没有摆脱糖糖的阴影,在精神上成功转型。也有小伙伴问:(糖糖有了点钱后)不及时行乐,难道不是理智自律的表现吗?这个问题很好,涉及到理智自律,很有力量。但是具体到糖糖本人,她的攒钱行为,还真不是理智自律的表现。因为,糖糖从来就没有学会过“花钱”——“会”花钱以后再去攒钱;和从来“不会”花钱而去攒钱,是两回事。有句话,叫收放自如。我们做一件事,能拿得起,才谈得上“放得下”。拿都拿不起,是没资格说“放得下”的。对糖糖来说,她得先学会花钱,通过“花钱”知道钱为何物,进而知道“物”为何物。有了这些经验和判断,她才可能在今后的“经济”中,具备取舍、选择的能力。这个时候的糖糖,就具备了“资格感”。我觉得所谓理智,应该先懂“理”,再明“智”,这么一个过程。所以糖糖的攒钱,更多的是她不敢替自己做主,她只是觉得攒钱可能不会犯错,如此而已。……钱的话题很有意思,在过去,有文化的人轻易不谈钱,认为它俗,所谓铜臭;朋友间也轻易不谈钱,觉得谈钱容易伤和气,所谓君子不言利。唯独商人是个例外,利字当头,计较的厉害,所谓无利不起早。而且谈钱也似乎容易造成二元对立,这是我特别不愿意谈的一个话题。但是既然问题出来了,可能就是要我说两句,那咱们就不妨随便聊聊吧。我就说一下,我对钱的态度吧。2,我小时候,没受过钱的苦。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家有钱。恰恰相反,我家其实很、没、钱。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爸单位效益不好,他不得不暂停营业。我家的现实一下窘迫起来。家里四个孩子都在上学,父母同时要供养四个学生,很不容易。那时的我爸,文弱书生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还一身病。家里的重担,就全靠我妈一个人撑着。我记得非常清楚,至少有五六年的时间,我妈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经常是忙到半夜才能睡,睡到凌晨必须起,做生意、养家畜、养孩子、种田地……那时候的我妈,实在是太累了。所以她的脾气非常火爆,跟个炸弹一样,一不小心就会炸。小时候我不理解,觉得我爸脾气好,我妈脾气不好。一直到我成年,有点出息以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不能要求一个本事大、工作忙、责任重的妈妈,能够温柔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尤其在她最艰难的时刻。四个孩子需要吃饭、上学,丈夫身体不好,在那个做什么生意都很艰难的年月,我妈能让我们一家吃饱饭、上好学、养好身子……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我爸需要养病,四个孩子都处于成长阶段,都需要营养。我妈就常年在家里养很多鸡和鸭,因此不管境况如何,家里基本每周都有蛋肉吃,有鸡汤喝。而我爸也终于在我妈的精心照顾下,在40多岁以后,身体越来越好,到现在快70岁,红光满面,身体硬朗得像个抛出去的钢镚:奔跑速度快,弹跳能力强,当然这是后话了。我家攒不攒钱呢?攒啊——花钱的地方那么多,有点余钱了当然要计划,要攒一攒,放一放。只是我家没多少钱可攒,也从不为攒钱而攒钱,而已。关于钱,我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有钱了多花点,没钱了少花点。在那样艰难的岁月,只要她有钱,就没缺过我们的零花钱。在吃喝上,我妈也有一套标准,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吃好的,喝好的。她觉得,活着就已经很难了,再不吃得好一点,对不起自己。只要是自己的能力换来的,就可以认真享受。所以我们姐妹几个,一直以来,从不在吃喝上亏待自己。一直到了年,我家的境况开始稍微有所好转,我妈就开始每天给我们比较多的零花钱。有了零花钱,我妈嘱咐我:不要买乱七八糟的,要买就买点好的。当时的我,还没有形成任何像样的理念,只是直觉地以为:如果力所能及,就给自己最好的,或自己喜欢的;如果是能力以外的,就别去奢求,也不羡慕。后来我知道,我那时所谓的“直觉”,其实都是我的“背景”(家庭)——早就教会我的。在最艰难的那些年,我妈要照顾好我们家的每一个人,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要做,逼着她每时每刻都要做出选择:今天做什么,不做什么;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必须马上做;哪些事情是次要的,可以先放放;哪些钱必须花,哪些开销必须省……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一直都在跟我妈学习,学习她的坚忍,她的豁达,她的超然,她的“火爆”脾气……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我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生活态度,也就是——选择。当然,我爸也教会了我很多。他当时身体不好,必须合理分配精力,做了这个就不能做那个,很多事情难于两全,这也让他经常处于“选择”当中。他热爱书法,书法讲究留白,讲究哪里应该“有”,哪里应该“无”。他还喜欢钓鱼,经常用钓鱼做比方,教我们“动”与“静”的道理……我对书、棋、诗、戏最初的了解,都来自我爸。我对玉石、植物最初的热爱,也来自我爸。我爸有做肥肠的绝技,已经被我继承,味道一流。不吃肥肠的人,吃了我做的肥肠,都会爱上吃肥肠。改天我给大家露一手哈!我爸和我妈,给予我最原始的能量,造就了后来的我。在事业方面,我一直做得很好。在择偶方面,我一点弯路都没走过。养育孩子,我也是复制了我父母的很多做法。比如,天大地大,孩子健康快乐最大就是我妈养孩子的宗旨。小时候,我们写作业一多,我妈就觉得会把脑子给我们累坏,就会主动跟我们说:别写了,明天我去学校给你请假!我们当然不会不把作业写完,相反,因为我妈催着不让写作业,我们反而会把作业快点做完。你说到底怎么回事呢?我妈这样不在乎学习是不是好的心态,反倒把我们催促成了爱学习的人!我成年以后,有一次问我妈,当初那么难,你怎么没想过离开这个家呢?我妈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把每一天都过好就行了。现在,我爸和我妈的生活状态,是我非常认可的。他们的心情,一直保持在松弛的状态,身体情况很好。如果当年我妈怨天怨地,我家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3,我工作以后,很会挣钱。这么多年,我永远都是两份以上的工作同时在做,一直持续到现在。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我的母亲,她的能干和积极被我复制得非常好。我把斜杠青年当得好,就是因为我妈的言传身教。当时我妈觉得我挣钱还可以,就鼓动我多买好东西,说我只要不浪费钱,买啥都行。我可能是相同起跑线上的同龄人里,比较早穿名牌的人之一。十多年前,四五百一件的衣服,我妈催我买时眼睛都不眨一下。我爸更狠,一两千块的雪地靴和羊绒大衣,他觉得我穿上好看,就使劲鼓动我买。那会儿我二十来岁,我爸五十多岁,他同意跟我买一样的衣服,穿亲子装,你说他可爱不可爱?虽然都是花我的钱买的,但仅仅因为他们没有干预我赚的钱的去向,就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他们让我觉得,我配得上拥有好的东西。再往后,我接触了一个词,叫“资格感”,就更深刻地知道,我爸妈当时给我的,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人要觉得自己配得上这世上的好东西,太多人自卑至骨了。我爸对我们姐妹四个非常好。在80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很严重的情况下,我妈都介意家里没儿子,我爸却从未在意。家族里的一些亲戚,因为我家没有儿子,在言辞或处事上为难我妈,我爸向来扛得住。就因为我爸扛得住,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女孩子而如何过。我爸非常爱我们,尊重我们,保护我们。他那身体不好的时候,也没放弃过自己。我小时候喜欢看书写字,我爸为了省下几块车费,骑三十公里自行车给我买最新上市的笔和书。可以说,我们姐妹几个的霸气和自信,都是我爸惯出来的。我一直觉得,我妈那么优秀,一直没扔下我爸不要他,也是因为我爸优秀。只是我爸当时的优秀,没有体现在体力劳动上。我爸对我们的教养,给了我们日后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一种笃定从容的能力。后来我们姐妹几个长大,都在社会上练就了一身靠自己就能活,而且活得很好的底气和本事。后来我爸身体康复,单位的情况也好了起来,他顺利地办了退休。二老的日子渐渐顺遂起来,我妈整个人的状态就更好了,逛街买东西从不手软,就好像她从来没有穷过似的。这么说我爸妈,就好像我爸妈没缺点似的。并不是,我爸妈和所有普通爸妈一样,我们犯错了,他们会教育;他们累了,也会唠叨。前面说过,时不时的,也不因为啥,我妈的炸弹脾气就会爆炸一下,炸得猛烈,去得也突然(至今我老公最怵的人,就是他这位丈母娘)。他们老两口也会时不时地吵一架,把房子吵塌,再一起把房子盖好的事情多的是。但他们的根本一直没有变过,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永远保持积极,永远积极向上。因为对生活保持积极,所以,我从不认为没钱就很苦,更不认为一个人没钱就应该苦。没钱了就想办法赚,现在这年代,只要肯干活,赚钱比早些年要简单的多了。最怕的,是失去对生活的积极性。对生活没有期待,才是最苦的。4,我结婚以后,心态一直非常好。在婚姻生活里,我没有付出感,也不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付出。我不在意公公婆婆是不是一定要帮我带孩子,也不在意丈夫是不是赚得比我多。我一直都是那种面包我可以自己赚,感情你想给我还不一定想要的人。我怕得到的感情太多了,会累,会牵挂,毕竟有得到就要有回馈。而我一直很忙,担心自己回馈不了太多的感情。上善若水,在很多事情上,大家都不要刻意,自然而然就好。可能就是我透露的这些信息太明显,我公公婆婆对我却是非常好,我从来没有见过谁家的公公婆婆有我家的公公婆婆好。我是真的可以在婆家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但是我不愿意过。我非常清楚,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公婆爱我,就是因为我不需要他们。如果我需要他们为我付出精力和钱,我的存在感就不会这么强烈了。所以,从我进入婚姻那一刻,我就知道怎么做才能使我过得快乐。至于我老公,老公是我自己看中,自己选的。为了追他,我打飞的去听他的音乐会,就坐在他附近那么死死地看着他。看得他不得不注意我。最后追上了。但结婚前我却明确表示,不是结婚了我们就必须要永远绑定在一起。婚姻续存期间,如果过得不开心,我们还是要好聚好散。没想到我老公也是这样想的。不是因为我爱你,你就可以不尊重我。这是追求者的底线。秉持着这样的想法,这些年,我们相互扶持一路走来,生儿育女,创业守业,在我们的感受里,这一切都很好。然而,这一切的很好,并不是建立在钱上的。我们生完大宝,我先生从事的行业就不怎么样了。一来是收入摊薄,二来是乱象纷呈,他看不惯,就退出行业,计划转型。但他是一个半辈子和琴棋书画打交道的人,骨子里有一种超然,比较清高。演艺行业衰落以后,我建议他开班授课,以他的技术和境界,可以招来很多学生。但是他不想,说艺术讲究天分,不能为了钱去教没有禀赋的学生,收学生,缘分天分都要看。说白了,就是他不愿意为钱做违背心意的事儿。有一个局长,拎着礼物来找我先生,希望我先生能带他儿子。他儿子痴迷乐器和舞台,想进娱乐圈。我先生诚恳地跟他说:你儿子爱好可以,就当兴趣了。但从事这一行,天赋不够。也有背着昂贵的琴、开着豪车来我家求学的人。我先生觉得这人只是一时兴致所至,很难坚持下去,婉言拒绝了。收学生还要看缘分天分,注定收不了几个学生。所以,我大宝小的时候,有那么两年,我们过得虽然开心,但很穷。当时的我,和现在一样天真。我们虽然没钱,但我真的觉得,我先生不随便收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很高兴自己嫁了一个心思纯净的老公。所以我绝对不会因为日子一时难过,把他往世俗里推。最穷的时候,我俩轮流带孩子,偶尔给一些需要的地方写稿子,块钱一篇。记得我家大宝刚几个月时,有一次尿不湿快没了。我说尿不湿没了,马上要买尿不湿。当天晚上,我先生出去了几个小时,赚了一千多块回来。我问他怎么赚的?他说帮几个棋虫下棋,那些人下彩棋,他帮忙,赢的钱可以拿走一半。把赢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东西后,我就再没让他出去赚这样的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想睡觉香,不该得的钱一定不能要。我先生少时爱棋,十八九岁时,棋力已经可与省冠一较高低。后来他觉得下棋只可做为兴趣,不可以谋长远,就把心思放在了音乐事业上。他这样的人,我觉得想赚钱,不难;想守本心,才难。我一直坚信:你不在乎钱,钱就不会成为你的软肋。所以那时,虽然没钱,但我因为佩服他的本心,还真没觉得日子苦到了哪里。甚至暗自窃喜,觉得满世界都是为钱折腰的英雄好汉,我家这位却能始终像块木头一样,如如不动做自己,实在难得!5,《这家可怜的有钱人》发出后两个小时,我的学生桑桑就给我讲了她的故事。桑桑用手机打字,前后发过来多字。她同意我把她的故事发表出来。桑桑今年30岁,我们认识快三年了。她是我所有学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之一。我这个学生,是少见的那种气质纯净、心性又特别好的人。她善良,正直,努力,长得也是少见的好看。她的长相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炎热夏季荷塘里的荷花。从我们第一次见面,桑桑就在说攒钱的事儿。后来,一直到今年,我生完孩子开课,她来上我的工作坊,说得最多的,还是攒钱。这些,都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桑桑是独生子女,父母以及父母上面的几代人,都生活在省会城市。按照常理,有几代人的经营底蕴放在那里,这样的家庭,似乎只要随便努力一些,经济方面就不至于太窘迫。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她的父母,连随便努力都做不到。首先是父亲,做什么赔什么。不是因为能力不济,而是压根不好好去做。想开出租车,就贷款买了辆出租车,结果开着出租车天天泡麻将馆。母亲更奇葩,年纪轻轻就不愿意上班,成天在家歇着。父母坐吃山空,家里每年都在欠债,老债摞新债,债台高筑,债债不休。桑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劝父母,只要按时上班,家里的生活就会好很多。但是她父母就是不听,觉得反正生的是女儿,以后嫁个有钱的女婿就行了,不需要为女儿去奋斗未来。桑桑上初中以前,都是跟父母一起睡。上了初中以后,父母才在小小的阳台上,给她隔离出一个小空间。桑桑在这个阳台上,一住就住到了大学毕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桑桑的同学来家里,看见桑桑住在阳台上,觉得不可思议。这些同学回到学校后,就把桑桑家的居住条件散播开了。没过多久,桑桑就开始遭受校园暴力。开始是冷暴力,被女同学排挤嘲笑;逐渐发展到被几个男同学拽着手脚,扔到操场上……桑桑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被同学们摔到操场上,五脏六腑几乎都被震碎的感觉。那些日子,桑桑感觉每天都很煎熬、痛苦,随时都想找解脱。上高中以后,校园暴力的情况有所好转,但父母的情况依然如故。有一次上体育课,列队的时候,体育老师经过桑桑的身边,大概是为了鼓励她,拍了拍桑桑的肩膀。桑桑说:毫不夸张,我瞬间就爱上了体育老师。自此,桑桑跟体育老师在一起了三年,也被体育老师PUA了三年。桑桑说,这是她这辈子做得最后悔的一件事。我跟桑桑说,这件事无需后悔,这个体育老师,在你最难的时候,给了你力量。而当时的你,最缺的就是力量。桑桑说是的,至少那几年,没有再被人欺负过。生活在继续,接下来的几年,桑桑大学毕业,交了个比她大几岁的男朋友,选择了普拉提康复,作为自己的职业。然而,到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个男朋友只是声称所有的事都是为了桑桑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桑桑,也为了让桑桑的父母满意。谈了这么多年恋爱,男朋友也不说要娶她。也没有和桑桑一起,买一套房。三年前我就觉得桑桑的样子,不像有男朋友。三年后的现在,我觉得桑桑的样子,依然不像有男朋友。我一直有个观点:一个人如果爱你,他就会让你感觉到。如果你感觉不到,那就是不爱。一个被爱的人,身上会有被爱的痕迹。我问桑桑,你现在攒够买房的钱了吗?桑桑说,如果不是男朋友和父母,早就攒够了。桑桑从开始赚钱那一天起,就在帮家里还钱。但永远也还不干净。她的这个男朋友,随便说几句话,就能把她哄得很开心。(也因此,桑桑始终下不了决心和男朋友分手)现在的男朋友,是不是对她也有PUA的成分呢?桑桑说,她从小就在自救,但自救了这么多年,还在泥沼里没出来。她什么都清楚,但也实在无力去改变什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也由于过分真实,记录这个故事时我做了部分处理,这样大家看起来,不会太刺眼。6,身为人子,我们每个人,初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背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18岁的你好看,是18岁好看;40岁的你好看,和40岁无关。容貌和命运,是一样的。前半段父母给,后半段就要靠自己了。不能把自己没过好的日子都赖到父母头上啊!很多事情,我觉得,其实和富贵无关,和心性有关。就像《了凡四训》中说的,没有谁的命是注定的。袁了凡,他的命一度被“天”注定,认识到这点后,他开始认命,放弃了进取。直到遇到云谷禅师。禅师对他说: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命数很难困住他;非常非常邪恶的人,命数也很难框住他。因为过分的善与恶,都会导致命运不再稳定,从而将命运改变。禅师说:一个人的命运,关键在于这个人的努力和行动。而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听了禅师的教导,袁了凡决意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和自己的过去做了个了断,当下就改名,叫做“了凡”。古代智者提倡“性命双修”,修性(修身养性)和修命,是可以同修不悖的。关键词就是:积极,努力,行动,靠自己。7,今天就到这里,没有聊我的瑜伽专业,聊了点闲天。在写一个减肥的稿子,大家等着我,到时候颠覆你的“肥观”。—END—

子鱼说:

因为想见三三的人太多,我们定了一个规矩,想见她需要抄五百遍《心经》。也请大家理解,毕竟不设门槛,她那里就会被人糊上,她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抄经的版本如下,我抄的,字不好看,关键训练一个专注力。什么纸笔都可以,但要繁体。慢慢地字里会出来静气,这对您将来治病非常有帮助。抄经不要设置太多定义,不要“完成任务”,要体验“活在当下”的感觉。现代人身体不好,大多因为心思太奔波放逸,静气一出来,身体已经好很多了。所以抄经也不是折磨你,也是治病的一个法门。见到三三你就知道抄经为你省了多少钱。

另外社会上有人冒充三三收学员,大家不要信,那些很容易做的事,一般都有诈。我们也没群,不要乱加群。找三三,只认准这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