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苳冬
-
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
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答案是:
幸福。
你可能觉得这是一句*治正确的废话,但这句废话的真正意义在于。
没有人会质疑这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幸福,是每个人穷极一生都想要追求的东西。
但问题又来了,幸福又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金钱、权利、性、游戏等等世俗意义上的快乐。
但是我们隐隐约约又感觉到这些不是真正的快乐。
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些不是真正的快乐呢?
因为这些行为是基因或者社会为了让个体繁衍,或是进行其他服从性行为的奖励。
本质上,和接到飞盘的狗就可以获得培根没有什么区别。
为了区别于真正的幸福,我们把这些快乐称为“快感”。
这些“快感”有一个共同特征:
要么做的过程开心,做完了却不开心,这属于有沉浸感,而没有满足感;
要么是做完了开心,做的过程却不开心。这属于有满足感,但没有沉浸感。
打完很久的游戏,玩的过程很开心,但打完之后却感觉时间虚度了。
刷小视频的过程很开心,但刷了很久的视频后,却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拿到工资的那一刻很开心,但努力赚钱的过程却是枯燥且乏味的。
那有没有什么事,做的过程很开心,做完了也很开心呢?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事情,那我们只要一直去做,生命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快乐的,毫无疑问,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幸福的。
这就是本篇文章要分享的内容。
人应该追求的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一种长久且稳定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01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压根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因为你觉得,假设真存在一件做的过程和做完都让人开心的事情,那大家早就去做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幸福的。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做过。
可能是你在做一张与你能力相匹配的试卷,在开始做对了很多道选择题后,感觉自己真是太厉害了,虽然后面的题目你还没有做,但你完全有信心能够解决后面的大题,这个时候,你忘记了时间,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这张卷子里,等你做完的时候,意犹未尽,感觉还能再来一张,却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好久了,太晚了,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睡觉。
也可能是你在进行一项具有创造力的工作,需要你投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用到大量你学过的技巧,你以前的经验、学过的知识,飞速的在你的脑海中闪烁,但这项工作的难度刚刚和你的能力相等,所以虽然很难,但却不会让你束手无策,最终,你完成了这项任务,你深呼一口气,感觉自己真是太厉害了,对今天的工作非常满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学习一项技能,很快获得正反馈,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小天才,然后废寝忘食的继续学习,停下来之后,感觉这段时间真的太值啦,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非常开心。
这就是很多人常说的——“心流”。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进入心流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全神贯注。
你肯定有过上面某一种或者所有的体验,这些事在做的过程中让你非常投入。
并且在完成这些事之后,会让你觉得时间花的是如此值得,对自己非常满意。发出“今天真实充实且有意义”的一天。
但如果我问你,你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吗?
答案显而易见,每天都获得心流体验,进入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忘我状态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有两个:
一、保证任务难度和技巧的平衡。
这是一个人全神贯注的基础,也是进入心流的前提。
如果任务太难,就会卡壳,得不到正反馈,进而陷入自我怀疑,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眼前的工作。
但任务太简单,就像大学生做小学生的卷子,根本不需要你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
二、减少思维带宽
我们每个人意识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将意识的上限称为带宽。如果我们总被一些烦心的事困扰,就不可能全神贯注。
整天想着“昨天的工作没有做好,会不会被老板骂,最近看病借了不少钱,应该怎么把这个窟窿填上……”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手头工作突然出了问题,你有可能为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吗?
不可能。
你心里每需要记住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要占据你的一部分带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记住的人和事情越来越多,带宽负荷也越来越高。
试想有一天,你的带宽被这些沉默事项占据了40%,甚至是60%,全神贯注就彻底跟你再见了。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人不用付出太多代价,就能经常进入心流呢?
我的答案是:
不可能。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久的坚持,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抱着看完这篇文章,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就能掌握进入心流方法的念头。那么可以关掉文章了。
有这时间还不如出去刷刷视频玩玩游戏,最起码能够给你带来短暂的“快感”。
但如果你愿意相信自己,愿意花时间学习、掌握这项技能。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我们在前面说过,进入心流最大的两个阻碍:
①无法平衡任务难度和技巧。
事实上,任何新手在接触一个新的技能时,都不可能做好这一点。所以很多人不必妄自菲薄。
之所以有一些人在一开始就能获得正反馈,一遇到问题就能解决,完全是因为运气,什么意思呢?
比如乔布斯在设计iphone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一些好看的字体,也明白了怎么设计字间距是最好看的。所以当他需要设计一个好看的UI时,很快就能知道要怎么做。
遇到任务,立刻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任务,搁谁都会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可如果我们之前就是没有学过呢?
那就学,别无他法。
但怎么学习,如何明白自己需要学什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傻瓜式的方法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这里就不展开了,后面我会单独用用一节内容给大家一次性讲明白。
我们现在只需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对一个任务的细节越了解,越能够估算一个任务的难度。
一个优秀的木匠,在拿到设计图纸的时候,就知道哪些结构复杂,具体要怎么去做,大概时间要多久。
一个优秀的销售,在和客户第一次聊天的时候,就能判断客户的消费能力,消费意向,兴趣爱好,适合用什么策略让客户购买,成功率和花费的时间大概是多少。
这些都是基于过往的经验,知识储备。
所以你会发现,任何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在投入一项工作之前,都能估算出一个大概时间,而这个估算,包含了对任务难度、以及自己能力的判断。
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去支撑的,而经验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断的学习,踩坑,总结经验。
那么,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一个任务对你太简单了,你就要给自己限定时间,让自己刚好全力以赴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去完成。
或者同样的时间内,给这个任务锦上添花。总之,在完成任务的时间里,你要让自己倾注所有的注意力。
可如果任务太难了,你就必须先把整个任务放下,先解决这个最难的部分,然后重复上面的步骤。
②各种琐事占据了思维带宽。
我们前面说过,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都会占据我们的思维带宽。
而思维带宽就像一条马路,中间的障碍物越多,你对一件事投入的注意力就会越少。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人总是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学,最后只能是什么都做不好。
不过这些只要你愿意下定决心去改变,就很容易改掉,我想说的是另一种隐秘而恶劣的带宽负荷,因为过于隐秘,很多人对它丧失警惕,甚至意识不到他的存在。
那就是:
结果。
很多人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总是想着结果。总想着“如果这件事做不好,或者没有结果怎办,那么现在做的事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种对于结果的焦虑,会一直占据着你的思维带宽,让你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
甚至多数情况下,明明你可以做好一件事,但由于对结果的焦虑,反而最后做不好。
只要这种对于结果的焦虑一直都在,那么它就会始终占据着你的带宽,那么你就不可能进入心流。不可能获得沉浸感和满足感。
所以,你必须要从现在起,就要警惕这种带宽负担,把结果从你的思维带宽中剔除出去。
不要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结果,因为做这件事本身就足以给你带来快乐,如果你觉得不可能,这个逻辑不对。
那就想一想输掉一场势均力敌的游戏对局、或者棋局之后的感觉。
虽然败了,但还是很满足,不是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我只是在告诉你,从你开始任务,并担心结果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担心结果,于结果并无益处。
0
我们在最开始就说过。
人生,应该追求的是一种长久且持续的快乐——心流。
但你肯定还有疑问,难道世俗意义上的快乐就是虚假的快乐吗?我们就不应该追求这些吗?
其实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不自觉的陷入一元价值论的陷阱。
即A和B只能取其一。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这样想更简单。
但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能获得长久稳定的心流,那么他在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的成就必然不会低。
比如,一个学生对编程感兴趣,觉得写程序太神奇太有意思了,每一次都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那么他将来可能是一个很优秀的程序员,收入,名利迟早会来。
但相比名利,真正让他快乐的,其实是这件事的过程,他会感觉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酷,非常有意义的事。
ok,这里只是做一个补充。
这时候就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
那如果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不喜欢怎么办呢?
是不是就不能进入心流呢?是不是就不能获得快乐呢?
有一个反常识但被反复验证的研究结果是。
人在工作情况下进入心流的概率,远远大于休闲时间下进入心流的概率。
换而言之,事实上,人工作情况下更容易感受到满足。
但同时,这个研究还有一个提问:
你是不是还想做别的事?
这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几乎所有的人在工作时都想做别的事。
严谨一点的结论是:对于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就算可以获得生理上的满足,人也会想做其他的事。
但你好好想一想。
当你做完了一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工作投入了你百分之一百的精力,让你在做的过程中忘记时间和自我,感受到充实和完满。
这种感觉真的不如你在沙发上刷手机无所事事吗?
显然并不是这样,其实我们都是相信工作和学习可以让人更积极,长时间的颓废会让人变得更消极。
常听人说“退休老的快”,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显然,是大家的工作观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当我们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的时候,喜不喜欢已经不重要了。
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掌握进入心流的方法,来提升工作的体验,增强幸福感。
普通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甚至更多。我们工作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竟然没有人在乎工作是否快乐,这还不足以引起警惕吗?
而且,这已经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
虽然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从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这一刻起,你就已经迈上了追求人生最优体验的道路。
最后,非常感谢能够看到这里读者。
能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一个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所以占用一点篇幅,给这个专栏打一则小小的广告。
本章节是专栏《人间清醒》的第一节(预计7节),专栏的初衷是帮助大家从一个更加理性、全面的角度,去看清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去发现并思考对我们人生有重大影响却总是被大众忽略的问题。
专栏的篇数不多,但每一篇都是用心创作,如果你喜欢本专栏,欢迎加入书架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