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是与朗朗齐名的天才,却被中国式父母剪断 [复制链接]

1#

一台价值万的施坦威钢琴上了船,出了德国边境,漂洋过海,经长江运到重庆。从这天起,沈文裕的一切都在改变。

之前,他是天才钢琴家,留学汉诺威,拜师凯沫林,还是皇室的宠儿,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与朗朗、李云迪并称为“中国钢琴三剑客”。

回国之后,他在北京大兴区一个3层独栋建筑的地下室里,一个人弹着他的施坦威钢琴,没有听众。

32岁了,沈文裕像做了一场天才梦……

04:08

沈文裕演奏《天空之城》

钢琴天才初显现

沈文裕5岁那年,家人注意到了他的音乐天赋。特别是一直不得志的父亲肖元生,像抓住了一根改变命运的稻草,“我把一辈子都赌在这上面。”

肖元生东拼西凑为沈文裕买了钢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钢琴老师刘建平做他的启蒙老师。

肖元生还做了音乐天才的研究:贝多芬不能自理,生活上要爱丽丝养他;莫扎特人品差、几乎是个无赖,但才华就在那儿。

“天才有特殊的才能,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过一种特殊的生活。”

所以沈文裕也过上了特殊的生活,只需要练琴,其他都不要想。

沈文裕的天赋与汗水渐渐有了成效,11岁时他考入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之后转入汉诺威大学,成为李云迪师弟,拜凯沫林门下。

被国际琴界认可

凯沫林是德国钢琴大师,古典音乐的权威,能拜入其门下,一学4年,这样的人不多,沈文裕是其中之一。

而且凯沫林偏爱他,并表示,沈文裕在钢琴演奏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魔鬼才能做到。

17岁时,沈文裕获得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成为该项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18岁时,荣获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这是国际钢琴界的顶级赛事之一。

专业媒体评价沈文裕的演奏“比任何大师都美妙”,把他与郎朗、李云迪并称为“中国钢琴三剑客”。

专业水平渐入佳境的沈文裕,也想过“独立”。

17岁时老师要带着同学去奥地利边境待两天,沈文裕终于大胆和母亲说了一次:“我这次要一个人去。”

这是沈文裕唯一一次忤逆,母亲没有拗过他。

不过回来的路上他坐过了站。母亲到车站接的他,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他渐渐屈服了这种模式,因为现实问题把自己打败了。比如:衣服怎么洗?饭怎么做?钱带了放哪儿?怎么花?坐什么车?到哪儿下?

学未成,不得已回国

刚获奖不久,父亲肖元生强烈要求他回国。

当时,郎朗在国内刚红,技术跟沈文裕差不多,但说起名气、收入,两人不在一个等级。

肖元生不满足沈文裕还在当学生,不满意演出后没有领导人接见、吃饭不上规格,抱怨儿子签的唱片公司报酬低。

“我快不行了,”肖元生指着自己的手表给儿子看,“你爷爷死前,手表一下子跳好几个格,我现在也是这样。”

他又指指自己的心脏,吃两粒速效救心丸,说自己不能再承受分居、孤独和儿子的籍籍无名。

“你爸爸是个魔鬼!”凯沫林伸出双手,用力揉沈文裕的头,心痛到有些声嘶力竭:“他往你脑子里放了什么东西?我怎么才能把它拿出来?”

但沈文裕还是决定走了。凯沫林开着小车送他,对他说:“回了中国你就毁了。”

地下室,继续钢琴梦

回国后的发展,并没有肖元生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圈子内该有的分寸、忌讳,他们一律不懂。

有几个经纪人陆续跟肖元生都谈过,“别抱怨自己老师”“别在采访时说同行不好”。肖元生觉得可笑:“一场音乐会都没安排上,就要把我们管起来!”

肖元生一天8小时经营一个名叫“钢琴家沈文裕”的微博账号,遇到好评,马上转发,遇到攻击,他开足火力对骂。

在肖元生的安排下,沈文裕一次又一次地参赛,什么规格都去。一次比赛后,一个评委忍不住了:stupid!(愚蠢)

肖元生控制欲极强,他要求S君绝对的服从,否则就会暴跳如雷地训斥儿子。他明明不懂音乐,提出的意见也荒唐之极,却爱对儿子的演奏指指点点。

“弹的快一点,观众才爱听。”“你们这样弹不对。”“你得把你的技巧发挥出来,展现出来。”“我为了你,一辈子都搭进去了!我告诉你,你就得规规矩矩听我的,按照我的法子来!”“……”“……”

S君对父亲言听计从,无论生活,还是演奏。

他技术太好,因此弹得有点儿卖弄,速度的改变非常随意。让人觉得冒犯。

没有平台,不懂宣传,又与经纪人不和,回国后,沈文裕一度没有演出。

他几乎没有参加过国内一场严肃的音乐会,只是偶尔到二三线城市的琴行商演。

凯沫林曾托人告诉他,只要沈文裕回去,他还教他。不过直到凯沫林去世,沈文裕也没有再回去。沈文裕一度每天在地下琴,为广大的琴友录制可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的钢琴演奏视频。

朋友曾劝阻,说急了,话也很重:

“这是拿一个金饭碗,24K足金的,去要饭啊!”

你剪断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肖元生不在乎。沉寂多时,现在只要儿子能被听到、看到,他不在乎任何方式。

你剪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

有一位音乐界前辈提到沈文裕,也是一声叹息,“他技术非常好,对音乐却又缺乏内在的深度体验。他的家人又疯狂的希望他出名,使他冠上‘旷世奇才’假象,让沈君无法真正坦然走进音乐。”

他是那么热爱的音乐,对名利金钱毫不关心;而他的父亲拒绝让他和外界接触,拒绝让他独立,拒绝让他接受其他钢琴大师的指导,导致他正走向一条不可预知的歪路。

肖元生甚至要求沈文裕在曲目单里加入大量的通俗音乐,当面对其他人或媒体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