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孩子多大谈钱比较合适理财术从娃娃抓起
TUhjnbcbe - 2024/2/4 19:43:00

孩子多大谈“钱”比较合适?

理财术从娃娃抓起

前几天晚上,哥哥从家里捡到几块硬币,于是,他找来以前放飞行棋的盒子,将硬币放在里面。

然后,就在家里一边奔跑一边大喊:“我有钱啦!”

我从来不会为了让孩子掌握某一技能而特意培训他,大多数时候等他自己好奇了,就顺水推舟地跟他讲讲。

他打开盒子,跟我说:“妈妈,你看,我有钱了!”

“哎呦,还不少呢。六块七毛钱!”

“那我明天可以去买东西吗?”

“嗯,可以,明天带你去超市,如何?”

第二天早上,哥哥打算要买柿子,称了几个,一共就是六块七毛钱。

(前一天夜里,他后来又找出来四块钱,凑一起10.7元。)

开始,他以为只需要付七毛钱就够了,等我跟他讲还需要再支付六块。

他一把盖上自己的盒子,“我不想付了,好多钱啊!”

我想:“哈哈,这么小就这么“扒皮”啦?”

这算是他正式地接触付钱是一种什么滋味。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日日追求的基础---“钱”!到底该何时让孩子参与进来,如何引导?

是不是像有的大人所想,过早让孩子接触有可能让孩子成为“财迷”或者“财奴”呢?

1、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对“钱”有概念比较好?

我们先来看看,掌握世界大部分财富的犹太人是如何开始孩子们的理财观。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的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子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自己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

我看到这份报告时,都惊讶了,我们三岁的孩子可能还需要爷爷奶奶跟在屁股后面喂饭吃,而犹太人的孩子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娃娃理财术”了。

我们的确不用刻意地做一些事情,但是却可以引导他们。

不记得哥哥第一次问我关于钱的是什么问题,但是他现在已经能自己拿着五块钱去帮我到隔壁的店里买点小东西。

偶尔,我也会故意刁难他,给他一张十块的,让他买五块钱的东西。

妹妹还有一次,特别搞笑。我正在给她穿鞋子,突然想起来要去买榨菜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等下,你帮妈妈去买榨菜吧。”

给她穿好鞋子后,准备去拿钱,一转身,她人影就不见了,后来我又跟她爸爸讲话,忘记了这回事。

没过一会儿,就看见她手里拿着几包榨菜回来了。我乐着说;“你没带钱,也能把榨菜买回来呀!”

孩子天生对生活里的任何事物和事情都充满好奇,他们心里一定有一个东西在指引着他们,父母只需要从旁协助,不要阻碍她的内心驱动力,一些自然水到渠成。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对“钱”感兴趣了,就觉得要乘胜追击,逼迫他学习这学习那,这反而是揠苗助长,破坏了他的内驱力。

2、太早接触钱,会不会把孩子变成一个“财迷”或者“守财奴”?

成为一个“财迷”有什么不好吗?我们大人,有哪个不喜欢“钱”的?

明明喜欢或者爱得不得了,却还要假装矜持、故作正经,才是培养孩子财商的一大障碍,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真实。

但我反对“财奴”,“钱”是一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度过很多难关。

但,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钱”这一样东西,而且也有“钱”买不到的东西,比如生命、感情和理想。

如果一个人太执着于“钱”,往往他会错失很多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

财商的培养一定不是执着于“钱”,如果您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守财奴”,那就想想在其他的品质教育中做了什么不该做的。

孩子还小,我想培养他们的财商,从小给他们小小的脑瓜中注入“理财”的观念,该怎么做呢?

1、从做家务开始

《塔木德》上有一句话:没有劳动的学问结不出果实,相反可能导致罪恶。

让孩子做家务,是最早也是最容易让孩子体会到“劳动才能产生果实”的事情。

很多家长责怪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能,花大价钱到培训机构学习这样那样的技能,其实,在家里就有不花钱就能随时让孩子得到学习的机会。

有一项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现在,网络上很多报道说:不会烧饭那就出去吃,不会干家务那就请保姆,要学会享受,爱自己。

人总是贪图享受,喜欢安逸,这样的“*鸡汤”让人看得心痒痒,但是对于经济条件本身就一般般的家庭来说,这不过是给夫妻之间的感情制造麻烦。

能自己享受这些的人,一定是付出了代价,不能只看见别人的享乐,而瞧不见他们的牺牲。

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这样无论将来到什么地方,都有能力发展自己。

培养孩子的理财术,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接地气的教育观念,直捣教育的初衷---让每个孩子长大后能生活得更好。

2、有偿生活机制

我跟老公曾经关于这个问题讨论过,我的观点是:我反对做家务给金钱上的奖励,但大人请孩子帮忙自己的私事时可以给予奖励。

如果是他们自己的家务,那是他们应该做的;如果是家里其他的事情,比如是打扫客厅,洗碗等公共的事物,我们可以轮流值日,但我反对给予金钱奖励,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个人都有义务。

我和老公一致认为,孩子可以通过帮助父母做他们的私事来赚取零花钱,或者该叫这是工资。

那些不让孩子参与家事的家庭,会锻炼出孩子要钱时只会伸手,不明白“赚钱是要靠劳动”的道理,养成了不劳而获的心理。

不要小瞧这些事情,做家务帮家人,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财观念,还让孩子无形中学会体谅别人以及各方面的管理能力。

对比,我们很多家庭,孩子一旦踏入学堂,家长只要求他学习好就行,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或者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

这种教育方式,隔断了孩子感受学习和家庭、生存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大学生,一到毕业还两眼朦胧,不知道前方该往何处去。

对于非经济专业的家长来说,想培育孩子的财商,理财,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建议家长除了平时积极解答孩子的问题时,自己也要适时地学习一些知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常对自己说的:我要让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看的比我远,走的比我宽。

犹太妈妈沙拉说,中国不缺高分数、高学历的孩子,但这些孩子之所以在社会上找不到理想的位置,常常就输在他们的生存能力上。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希望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的希望在我们的教育上,在我们推动摇篮的双手上。

作者简介:四月,四世同堂下的孩子,灵感源于生活,道理来自经验,80后二宝宝妈,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到更多教养中遇到问题的父母,帮你们开启一扇生活的窗。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多大谈钱比较合适理财术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