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家正爆发“家庭战争”,起因是老王10岁的儿子小胖在玩“王者荣耀”时,花块钱买了皮肤、装备。
老王:“你知不知道块是我两天的工资啊?”
小胖:“不知道。我前天看见妈妈买了一条裙子,多。”
小胖妈:“嘿,这孩子!我买衣服和你有什么关系?”
小胖:“妈妈买衣服可以花多,为什么我不能花充游戏币呢?”
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提问,老王夫妇傻了眼。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你家,你会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呢?估计很多家长会说:“大人可以花钱,小孩不可以!”“老子说不行就不行!”或者顾左右而言其它:“你就是不听话!不让你干的事偏要干!”“败家子,你还有理了!”……
总之,家长对于“钱”这个话题,总是有意回避,不愿意和孩子谈。
网络上经常出现10几岁的孩子给视频主播刷礼物、买游戏装备的新闻,动辄花费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父母的监管不利,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他不知道金钱的意义,也不知道如何花钱。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理解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是,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财商教育,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所谓育儿先育己,我们不妨到书中来找寻帮助。
《反溺爱——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培养自控、乐观、坚毅的孩子》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亲子家教书。作者罗恩·利伯通过9堂家庭财商课,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帮助孩子理解金钱、培养财商的方法和技巧。
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吃喝玩乐,样样少不了钱。就连马克思都在资本论里写到:“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金钱万万不能。”金钱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很多家长却不愿意和孩子谈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不需要和他谈钱,等孩子长大了再教孩子怎么花钱怎么赚钱。但是,金钱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逐渐完善的。德国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博多·舍费尔在《小狗钱钱》一书中写道:“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决定了的。”可见,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应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钱会“宠坏”孩子,既不让孩子接触钱,也不开口和孩子谈钱。但事实上,钱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对有关金钱的问题感兴趣,如果家长对此遮遮掩掩或者闭口不提,孩子可能就会从外界了解金钱,反而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不想宠坏孩子,就要好好谈钱。
钱真的是宠坏孩子的罪魁祸首吗?作者罗恩·利伯在《反溺爱》这本书中总结出了4个被宠坏孩子的特征: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