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真的快到了。
前几天还没放假的时候,班上的前台小美女瑶瑶就一直念叨着:
“飞机票已经买好了,一放假就飞回哈尔滨老家了。东北的外面虽然冰天雪地,但是室内温度确是十分可人。
尤其是在暖气的倾袭下,还可以批发一大袋子雪糕放在冰箱里,随时拿出来吃上一根,很是惬意。”
更让她惬意的是,回家还有大把的压岁钱可以收。
虽然她已经成人、参加工作也好几年了,但是因为还没结婚,回到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家中的长辈还会在过年期间给她包几个大红包。
“想想过年还有红包收,心里就美滋滋的。”小丫头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压岁钱发到几岁合适?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过新年、穿花衣、放鞭炮、收红包……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快乐的节日。
孩子们也是年年岁岁中,在一个个满载着压岁钱的红包祝福中,一年年长大。
作为长辈,也会有所疑惑,到底孩子的压岁钱应该发到几岁合适呢?
我印象中已经很久没收到压岁红包了,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没这方面的概念,有时候给有时候不给,我和弟弟也不乱花钱,知道压岁钱还是要上交父母,所以也没在意给了吗、收多少。
反观那些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有的能收压岁钱到结婚生子,被亲朋好友温柔以待的孩子,内心终究是圆满而自足的。
带着这份小小的缺憾,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到底压岁钱发到几岁合适?
通过了解,我发现在给孩子发放压岁钱这项新春习俗上,各地还真有所不同,不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种,孩子年满18岁,长辈就不发放压岁钱了。
18岁意味着成人,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身体发育方面。
外国孩子一旦长到18岁,就要独自承担自己的各项经济开支,意味着从原生家庭中剥离开来,真正步入社会。
中国父母虽然没有这么“绝情”,虽然还会一直供吃供喝供读书,每个月打不菲的生活费。
但是,过年时,一般不会主动给孩子压岁钱了。这也是个“断奶”的过程。
一个朋友的侄女今年刚巧满18岁了,她说今年是最后一次领压岁钱了,除了以后每年少几千块钱的收入外,心理上还是有些不舍。
自己就这样被社会认可,真正意义的“长大成人”了,多少有些感慨。
第二种,孩子参加工作,长辈就不主动给压岁钱了。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舐犊情深。
所以即便是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只要不结婚,就还是家庭中的一员,就永远是他们的“心尖尖”。
只要给长辈拜年,家里的老人还是心甘情愿的掏出压岁钱给孙子孙女。
尤其对于那些工作不怎么好、没怎么挣住钱的孩子来说,父母亲人也是心疼他,过年正好趁此机会包几个大红包,名正言顺的补贴一下。
按说孩子正式上班后的第一个春节,要给父母包一个大红包,回馈父母,证明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非但没有,反而变本加厉。问题是有人给,就有人好意思接。老大的一个人,收起压岁钱来一点也不脸红心跳,不想着来年怎么提升技能、考个证书,换份好点的工作、增加收入和自己的底气。
反而躺在自己的“舒适区”,刷手机、刷剧,悠哉悠哉的过日子,靠着过年收到的几千块钱还能“挥霍”一段时间。
这样的红包,给着就有些尴尬了。
第三种,孩子结婚成家,就不再拿家里的压岁钱了。
朋友小曾说她老家的习俗是,只要孩子不结婚是一个人,就可以过年继续收压岁钱。
这几年她一直单身,回家过年也总是被“逼婚”。被迫和爸爸妈妈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还会见面给她塞红包。
尽管她极力推脱,说自己有工资、有年终奖,但是长辈们说等你结婚了,我们就不给你了。
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每到年跟前就害怕,真是恨不得租一个男友回家过年。
更让她难堪的是,看着和她同龄的儿时玩伴,后面都跟着一两个孩子,而自己还是孑然一身。
收的一点压岁钱,不够还礼给朋友亲戚家孩子的。
现实也是啪啪打脸,让她情何以堪。
比起收发压岁钱,引导孩子对压岁钱的管理更为重要
压岁钱给的就是个吉祥祝福,不论是给到18岁,还是上班、结婚生子,大人要明白,对于孩子的这一笔收入,究竟该何去何从?
尤其对于低幼孩子来说,面对如此“巨额”的一笔收入,家长一般处理有三种方法:
①全部没收,就像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笔钱
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孩子很伤心难过,对过年收压岁钱不再有期待。
②任由孩子随意花,没有节约意识
压岁钱也是“人情世故钱”,尤其现在压岁钱金额大,孩子收多少,大人回的只多不会少。
孩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此大的金额很容易乱花,不知道心疼父母这其实也是“血汗钱”。
③帮助孩子代为保管,或存到银行里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建立一个小金库,或者去银行开一个账户,专门存放孩子的压岁钱。
大宝说他班里有一个同学总是炫耀,自己的压岁钱在银行里,都有好几万了。
父母可以巧用压岁钱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或让孩子受益一生
压岁钱带给父母和孩子很多“甜蜜的负担”,其实作为孩子首次接触的“第一笔收入”,也正是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好时机。
《小狗钱钱》中提到:金钱无关好坏,关键看你如何使用它。
很多孩子在被问起:如何花你的压岁钱?
大抵无非是回答:买玩具、买零食、买课本、去游乐场……
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对钱有认知,有想要支配金额的动机时,父母可以趁着过年收压岁钱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财商教育。
一位教育心理学的老师推荐了这套《少儿财商绘本》,里面通过塑造7个鲜活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讲述了24个简单易懂、实用的少儿理财故事。
里面的逻辑主线非常清晰,就是旨在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一层面,认识金钱(包括金钱的来源、金钱的作用)
例如《钱从哪里来》这个绘本里,给孩子讲述了爸妈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因为手机里有魔法,而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的。
《中国钱和外国钱的关系》这个绘本里,让孩子认清国界和不同的纸币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只是人民币这一种币种。
《钱是好的,也是坏的》则对金钱懵懂的孩子来说,种下一颗善恶明辨的种子。金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又不能买很多东西,要看你如何使用。
第二层面,如何合理花钱(包括如何让钱增值、建立风险意识)
《爸妈的钱不是无偿的》这个绘本,对于压岁钱而言,孩子你收到的每一分钱其实是父母的血汗钱换来的。因此压岁钱属于你,而又不属于你。这让孩子懂得配合家中,更合理的支配压岁钱。
《要当金钱的小主人》,则告诉孩子,即便是自己的金钱,也不能随意花费,这样就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不能让钱支配了自己,而是要提前规划,买真正想要、需要的东西。
《不要当负翁》则增加了投资理财的概念,让孩子不仅会花钱,还会合理规划使用钱,培养孩子的财商。
第三层面,如何使花钱变得有意义
《钱不是万能的》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说的“悄悄话”,再一次奠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心中充满正义和力量。
《钱生钱的好主意》里面有一些案例,可以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使用,增强孩子的财商系数。
这套《少儿财商绘本》,8本书,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面、循序渐进为孩子讲述了金钱的理念、有趣的故事。
这些财富理念以一种孩子所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轻松植入孩子内心,经过不断践行,相信假以时日,会内化一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正如《穷爸爸富爸爸》里说的那样:即使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也会有人取代你来教,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孩子的财商教育这一课必不可少,尤其以后在社会上遭受毒打、付出惨痛教训,不如家长趁此机会,多和孩子“谈谈钱”,不伤感情、还能提高孩子财商,也是一举数得。
家有5、6岁以上的小学生家庭,建议给孩子备上一套,全8册,49元,一本也就6块钱,却可以手把手教会家长对自己孩子财商养成方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培养财商、智商双高人才。点击链接了解详情购买。
今日话题:你认为压岁钱发到几岁合适?
豆芽妈妈,一位职场二胎宝妈,上海大学在读MBA,心理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与成长。
喜欢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