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生活在上海的网友抱怨,一场疫情防控就把他们的储蓄全部花光了。由此引发了一个网络上的大讨论: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到底能够存多少钱?
关于这个问题,有3个角度是很多人没想过的。
1,月光或年光
以前我们经常用“月光族”来形容一些不存钱的年轻人,每个月发了工资很快就用完。到了月底的时候要透支信用卡,然后到下个月发工资又有一半的钱用来还了信用卡。
当然月光族可能只是少部分,但有不少人是“年光族”,每个月都能存一些钱,但是一年下来总有各种各样的开支,最后把储蓄花光。
所以很多网友都哀叹,想真的能把钱存起来非常难。
2,收入和支出
我们来看一看去年的一些收入和支出数据。
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当然,这是全国平均数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收入肯定有不同,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7万,农村居民平均收入1.9万。
看起来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了不少,但是要考虑大多数农村居民在住房支出上面相对较少,所以城镇居民的收入虽然高一些,但实际上能存的钱也不多。
我们进一步往下看,城镇居民在年的人均消费支出3万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1.6万元。假如我们简单地把可支配收入减了消费支出,我们可以计算出来,在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余额1.7万,农村居民的人均余额元。
3,存下多少?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觉得有3个角度需要大家注意。
首先,第一点,我们能存多少?
以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三口来计算,如果是城镇家庭,一年下来的余额也就是5.1万元而已。未来的20年不发生任何的其他大项支出,也顶多可以存下万。
但问题是,这是一种极端理想状态,摆在国人面前的两个大项支出是我们都难以避免的:那就是年轻时的购房支出和年老时的医疗支出。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一套房子,不但要把自己的钱花光,还要把自己未来二、三十年的收入花光,甚至也要把双方父母过去二、三十年的储蓄花光,住房支出导致大多数家庭不可能存钱。
也有一些人省吃俭用,到了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好不容易退休了,可能也有一定的银行存款。但是随着年纪大了,各种各样的医疗支出也会增加。到那个时候才发现存了那么多钱,医院的,所以一辈子下来可能也是把钱花光。
因此,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能存多少钱?其实真的很难说。
4,存的钱不值钱了
下来我们还要考虑第二点,假如真的能够有一定的余额,这些钱怎么存。
上面我们已经算过一个城镇家庭,一年可能可以结余5万元,这是目前的数据。
假如二十年前以当时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当然不可能存5万元,我们假设当时可以存元好了。如果二十年前一年存元,随后的每年逐渐增加,但是到了现在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年前的元,现在连本带息拿出来,早就不值当初的元了。
也就是说,光是存钱只能看着金额的增加,但实际购买力却大幅度地贬值,所以即使有钱存,怎么存也是关键。
5,存在房子里
第三,如果换一种方式存钱,是不是可以利益最大化?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在十几年前买了房子之后,发现手上还有一些钱,其中有一些人买了第二套房子,有一些人把钱存了下来。还有一些人把房贷提前还清了,现在十几年过去差距就非常大了。
买了第二套房子的人,虽然每个月还要负担几千元的房贷。但是,当时那一套几十万或者一百万的房子,现在已经升值两倍、三倍。
但是,当时只是把钱存下来,或者把钱全还给银行的朋友,他们却没有存下更多的钱。按道理来说,他们没有了房贷压力,应该每个月的结余不少可以存下来,但是正好相反,没有了房贷压力之后,他们的消费支出等各项费用反而更多了。
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情况。房价的上涨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未来,如果我们有钱存,应该怎么存呢?
肯定还是不应该把钱简单的存在银行,我们需要有一些更好的理财方式。如果选择一些合理的投资理财方式,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也许我们真的可以存下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