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都说金钱不能少。
中年人要养家,苦不苦,谁过谁知道。如果家里有钱,苦就少了,欢声笑语就多了。
可现实和想象不太一样,很多有钱的家庭,也会闹哄哄;夫妻甚至闹离婚。就像一句顺口溜:“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钱财在规矩和道德上,就会真正富有,若不然,钱财会伤害家庭。
因而,人到中年,在狠狠赚钱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养家的方法,创造好的家风。
01
孝顺,养感情。
“百善孝为先”,一个家庭失去了孝道,钱财就毫无意义了。一些老人,因为手里有很多钱,反而被啃老的孩子惦记,儿女们互相争夺,把家拆散了。
中年人最好的做法,就是靠自己赚钱,也不惦记父母的钱。不要父母操心,能独立持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安慰。
当今社会,很多老人有退休金,没有退休的老人,也会有一定的存款。老人需要的,是隔三差五的问候,几代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有过年过节时的其乐融融。
我住的村子里,有一个九十多岁的母亲。在端午节的时候,大儿子去接她过节,发现门上挂了锁。
当大儿子闻讯,赶到小儿子家时,小儿子笑着说:“哥,我就知道你回来,一起吃饭吧。”
两兄弟争着尽孝,留下了佳话,也让一家人多了互动交流,给子孙树立的榜样。
古人说“子孝父心宽”,也就是告诉我们,好家风,代代传,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02
育儿,养梦想。
司马光,北宋时的好孩子,从小就做了“砸缸救人”的大事。
其实,他的成绩,和父亲的教诲,密不可分。
有一天,司马光拿到一个青胡桃,想吃里面的果肉,但是他没有力量,掰不开。
他把胡桃给了姐姐,姐姐也爱莫能助。
一个女仆走过来,笑着说:“让我来。”
女仆把胡桃放在盆子里,用开水一冲,胡桃就软了。
司马光告诉父亲,自己想到了剥胡桃的秘诀。
父亲严厉批评:“小小年纪,怎么能撒谎呢?”
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司马光就变成了一个诚信了,还留下了“诚信卖马”等典故,体现了宰相的风范。
人到中年,总期待儿女学有所成,超越自己。可是不好好教育儿女,怎么行呢?万一家里出来一个败家子,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只要儿女争气,中年父母再苦再累,都有价值,都觉得欣慰。这就是家庭的魅力所在。
03
畅谈,养心灵。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这样的道理,需要牢记。
打个比方。
儿子回家,看到家里摆放着男人的拖鞋,就问:“爸爸回家了?”
母亲说:“废话,明知故问。”
情绪从此就上来了。
母亲应该说:“是的,我的儿子懂事了,开始关心爸爸了。”
在家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内心的不愉快,就能得到倾诉,痛苦能够得到安慰。从而心灵深处,会感触到家庭的美。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可以沟通,就能达成共识,从而做事,更有默契感。这就是“心灵相伴”的真实体验。
就算吵架,也没有隔夜仇。一大早,笑脸相迎,轻轻松松出门,这一天的工作效率更高。
04
打扫,养身体。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热衷健康活动。于是乎,买来了健身器材、跳舞的音乐、制定了健身计划......
其实,保养身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家庭变得干净、舒服。
躺在有阳光味道的被褥上,整夜都睡得香甜,身体就没有疲惫感了。
做好打扫工作,浑身出汗,也达到了运动的效果。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连家务活,你都懒得做,还出去跑步健身,想一想似乎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连饭菜都不做,你还大谈养生秘诀,想一想就是纸上谈兵了。
住在邋遢的小屋里,却打扮光鲜亮丽出门,这是贬低了自己的智慧。伪精致的做法,伤心,伤灵魂。
人到中年,不管工作多累,都要常常收拾房间,别让污浊的东西,进入家庭。
05
正义,养家业。
嘉靖年间,有一个叫张九一的官员,他在巴陵做官时,一群太监带着景王的灵柩,途径巴陵,并且一路向地方官索要钱财。
巴陵的群众很穷,拿不出银子。但是为了稳住局势,张九一答应给一千两银子。
夜里,太监们住在驿站,张九一派人假扮成土匪,前来抢劫,吓得太监们,赶紧扶着灵柩离开。
奸臣严嵩,多次诬陷身边的大臣,张九一积极站在其对立面。
王世贞称张九一为“笃行君子”,足以说明其正义。
张九一的事业,虽然沉沉浮浮,但是一直在发展,他过世之后,官民将其放在“乡贤祠”,接受后人敬仰。
人到中年,不管多难,都要堂堂正正做人,严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一切风风雨雨都不会伤害到自己的根本。
一个家,能够安稳,就是福气。若是每天都战战兢兢,就是有钱,也是苦日子。带着正能量,再多的放纷扰,都能平安度过。
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能保住“饭碗”,慢慢提升。若是为非作歹,得一次好处,就丢了“饭碗”,家庭就堪忧了。
06
《史记》里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什么是利?不仅仅是钱财,还有“像样的家庭、美好的情感、长远的目光”。
中年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必须承担责任,但是要有养家的方法,不能不顾后果去追逐利益。
养家糊口,本身很累,但是方法对了,就会轻松幸福。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