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老伴病重,64岁教授走穴遭质疑,戴建业文
TUhjnbcbe - 2025/1/5 23:46:00

(声明:本文并非新闻内容,请知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浪漫主义总能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似乎也成为了文人风骨的一种主要体现。对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影响最大的时代,就是魏晋时期,无论是放诞不羁的“竹林七贤”还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亦或是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都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文化人物。虽然这些人早已作古,但现代人依旧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领略到他们的精神与风骨,比如听专门研究他们的教授讲课。

主攻古代文学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可以算是同类教授中的“另类”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古代文学并不适用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因此许多年轻人对这些不太实用的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也是情理之中的。然而戴建业教授的课堂却能够座无虚席,甚至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过来站着听课。究其原因是因为戴教授讲课自成一派,古代文学在他这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他用年轻人最愿意接受的语言,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将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比如在讲陶渊明的“草盛豆苗稀”时,戴教授就会调侃一句“他种的个鬼田”!再比如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位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在戴教授这里似乎成了“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3个“中二青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管是什么乏味的知识点,到了戴教授的这里,都能够变得生动有趣。再加上他那一口黄冈口音和一句经典的“你听懂了没有”,让许多已经离开了校园的网友也在网络上听起了戴教授的课。这也使得这位教授一夜之间涨粉无数,成了颇具知名度的网络红人。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各种方式手段博眼球成为网络红人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因此“网红”这一形容词也被赋予了一些贬义。而像戴教授这样以传播知识而成为网红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毕竟成为了网红,就可以凭借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量来获得利益,并且粉丝越多就越具备经济价值,这也是为何许多人都想成为网红的根本原因。但是戴教授红了之后,却并没有和那些网红一样去捞金,这也让许多人都能够对他继续保持好感、听他幽默风趣的讲课。

在大众看来,戴教授这种红了也不捞金的教授,是现代社会难得一见的文人风骨。然而不久之后,戴教授突如其来的转变,却狠狠地打了这些人的“脸”:他不仅开始捞金,并且还频繁走穴。他的这种转变也让一些原本喜爱他的人开始质疑“吃相难看”、说他和那些网红也是“一丘之貉”,原本让人崇拜的所谓“文人风骨”也在他身上荡然无存。毕竟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64岁了!戴教授对于这些质疑一开始并没有理会,然而网络上的质疑却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出来澄清。

原来,戴教授突遇变故,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伴被查出了肺癌。这一噩耗无异于是晴天霹雳,高昂的治疗费用迅速掏空了这家人的所有积蓄。无论医院的住院、治疗费用,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而戴建业教授主攻的古代文学方向,最多就是写书赚稿费,收入自然也比不得搞科研的教授。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戴教授为了救自己的妻子,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那点工资哪里够治病?我不多搞点钱,怎么能陪着老伴走完最后一程?文人风骨值几个钱?

人怕出名猪怕壮,早在当初红了之后,还没有捞金的戴教授就被人指责是“不务正业”。但是面对他人的质疑和指责,戴教授却说“我根本不怕别人骂我……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就呈现出什么样子,不装不作我才活得坦然。”对这位老教授来说,爆红网络只是意外,他不可能为了外人眼中所谓的“文人风骨”而对自己的老伴见死不救!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要坚持正确的选择,哪怕外人不理解和误解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后,也祝愿戴教授的夫人早日康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伴病重,64岁教授走穴遭质疑,戴建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