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了,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版》统计出京沪家庭养娃到17岁平均花费百万,上海.6万,北京96.9万。
全国人民养娃到0-17岁的平均花费为48.5万。
这个数字并没有吓到谁,毕竟中国家长这些年在育儿上都见惯大场面了,相反不少网友认为不止,老资花得比这多多了……
经济学家分析了一下,平均48.5万已经十分吓人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国的人均GDP在7万上下,那么按平均48.5万计算,相当于把孩子抚养到17岁所花的钱是人均GDP的6.9倍。
通过同样的方法推算全球各国的养育成本,澳大利亚2.08倍、法国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
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的抚养成本排位世界第2,第一是韩国,韩国的生育率也是全世界最低。
看了这个数据,朵妈欲哭无泪,我一个喝酸奶还舔瓶盖的穷人,怎么一不小心养娃成本就跑赢了全球家长,啥时候我的工资也全球第二啊?
01
网上还老看到专家讨论到底是富养娃好还是穷养好,真是吃饱了撑的,有必要讨论吗,都是穷养,养到自己穷光蛋为止!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特别火,一个儿子每个月给父亲写家书,先跟父亲请安,然后就是告诫父亲不要躺平,要好好努力、上进,挣钱,早日实现自己当上富二代的理想。
还有人夸这个孩子通透,我都无语了,通透个屁!
孩子超级不懂事,没有你这个吞金兽,你爸妈早就是富一代了,早就过上自由快乐的好日子了。
家长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在,是因为追求梦想吗?是因为挣钱的速度赶不上养娃花钱的速度,孩子是碎钞机,你就得是印钞机。你是他人生的垫脚石,他是你治富路上的绊脚石。
啥中年危机啊,都是经济危机,哪有什么中产陷井,都是被养娃套住了。
现在,两个年富力强的大人养一个娃都无比难,尽管他们的搬砖能力正处在人生的顶峰,但架不住养娃的各个阶段都是马里亚那大海沟。
首先如果两口子都上班,三年的保姆费十五六万最起码的,娃两三岁后再上个早教班,省一省就报一门课吧,一年也得几万,再加上吃穿玩具图书各种必不可少的开销。
这娃刚3岁,爹妈二三十万就灰飞烟灭了。
等等,还没算隐形开支呢,请保姆必定家里要有老人,老人来了住哪儿,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是一笔巨款。
一开始大家都想省钱,就挤一挤吧,熬到上幼儿园就好了。可是时间长了挤在一起容易闹矛盾,吵架只是常规战争,闹到离婚抑郁要抱孩子跳楼的身边不少啊。
朵妈周围好几个家庭,头一年大家在一起凑合住,第二年果断在附近又租了一个房,保命要紧,再省下去要出大事儿。
再不然让妈妈全职,自己带自己教,保姆、早教是都省了,也不用和老人一起住,就是可怜了当妈的,三年没有收入和福利,最关键的前途渺茫啊,有些妈妈就此告别职业生涯,改变了人生走向。
这个成本是无法估算的,你的人生值多少钱能算得出来吗?
有了全职妈妈,你家养娃的成本马上贵不可言,这绝对是普通人养娃投入的大手笔之最了。
其实娃一出生的头三年,看似简单就是吃喝拉撒,成本可是极高,尤其是带娃的顶级配置全职妈妈。
3岁后马上又是一个大坑——上幼儿园。
这一点,公务员家庭优势尽显,因为可以上性价比高的公立园。朵妈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公立机关幼儿园,号称北京市十大公立园之一。
环境非常好,操场比有的小学还大,有轮滑课,英语课,书法课,十年以前就有男老师了,一天三顿伙食特别好,一年才两三万。
但如果家长不在部里工作,又没有人脉,那就只能多准备银子上私立园。
在北京一月低于六七千的私立园都不太靠谱。我同学孩子上了个号称芬兰教育的幼儿园,一个月敢收一万多,其实除了园长的老公是芬兰人外,和芬兰没有半点关系。
我同学本来也不指望什么北欧教育,在北京一年没个二十多万,上不了真正的国际园。她就是求个稳定,放心。
因为你要上个四五千的私立园,老师经常跳槽,没有国家补贴伙食不好,甚至第二天去幼儿园发现园长跑路关门了。
孩子太小,第一次离开家,爹妈一定会给孩子上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幼儿园。反正就三年,大不了把一个人三年的工资都搭进去呗,把钱花到位就是父母的基本修养。
一般家庭光在幼儿园上少说也得投入十几二十万。粗粗的一算,还没加上各种兴趣班,旅游,一年两趟环球影城,好几盒乐高。
从出生到上完幼儿园,花的钱不到一百万也有大几十万了,所以生育报告里一个娃0-17岁的平均成本96.9万,怎么感觉7岁就快花完了啊
02
朵妈带娃12年了,现在一听到年轻的妈妈念叨:天啊,你知道奶粉多贵吗,乐高好几百一盒,报一个课外班一年要好几万,老娘要破产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就想一脸严肃的告诉她:姐妹,你花钱的时候还在后头呢,破产就是父母的宿命。
进入义务教育这个阶段,就更别指望省钱了,学习是刚需,只要孩子智商正常大人砸锅卖铁也愿意。尤其是现在上好学校已经和花钱补课划上等号了,或者说,花钱补课不一定能上好学校,但不补课肯定上不了。
去打听一下,哪个进六小强、进区重点的孩子没补课的。再说现在不花钱学,以后更花钱啊。
如果孩子小时候没补课,大概率上不了重点中学,现在考大学一本的录取率只有17%,上二本三本的学费贵得吓人,还不是要花钱吗?
更主要的是这钱花的冤啊,孩子学不到本事没出路,将来收入低,父母还要花钱给他成家买房养小孩,这是什么死亡循环。
所以小时候投资学习,把钱花在学习上才是最省钱的办法。
都到了孩子上学这个阶段,就别再纠结花钱的问题了,你要考虑的是怎么把钱花对,花的精准,花的解决问题,这就是成功了。
同样是花钱报课,人家报四个班就能把娃鸡到六小强,我报四个班就是花了十多个W来试错。
别人学琴棋书画始终坚持,不学则已,一学就出成绩,我们就是陪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要明白,虽然教育是一门生意,但它和别的生意最大的不同是,你交了钱也没人承诺售后满意,娃能不能学好还要看老母亲给不给力啊。
到这个阶段养娃不光费钱,还费妈,考验老母亲的鸡娃综合水平,亲子关系好不好、会不会做奥数题,能不能陪网课,一陪就是两个多小时,坚持数年。
还要抓体育、抓跳绳、鸡眼睛、评三好,每天全网找学习资源,披荆斩棘也要开辟一条升学的路……
中国家长在育儿上付出的金钱成本全球第二,这个还能统计出来,可是人力成本,智力成本呢,没法统计,要是能算肯定也是全球数一数二。
归根到底,养娃要花很多钱,但钱不是全部。养育孩子不光要掏空钱包,还要付出你所有的时间、力气和耐心。
当父母时间久了,你的格局也会变大,才不会计较花了多少钱呢,要是光花钱就能带好娃那真是天大的好事了。
不求养娃成本下降,但求付出所有下一代都能成材,不求养娃省钱,但求不用超越自我,此生只做个平平无奇的妈妈就能带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