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敬畏感
TUhjnbcbe - 2025/1/14 22:12:00

随着网络支付的兴起,很多年轻大学生花钱如流水,于是支付平台兴起了网贷项目,不过,网贷很不靠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背上巨额债务。

浙江萧山一个90后的小伙子,三年内在多家网贷平台借钱,因为高额利息越滚越多,家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清了一百多万的债务,可不到两个月,他又欠下了三十多万……

内蒙古通辽市的19岁女孩小玲,考入大学后想换一部元的手机,但父母只允许她买一部0元的手机,她就通过“裸体照片抵押贷款”的方式拿到0块钱,但这0元钱很快变成了元,小玲因为还债而耽搁了学业,而且在学校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只能退学回家休养。

如果只是钱和学业的问题,还是好的,严重的是还有不少人因此而丢了性命。

年,21岁的女孩冯洁,用“裸体照片”的方式网贷了三千元,三年里变成了25万元,最后选择从13楼跳下;

年,江苏镇江的一个25岁的年轻妈妈也因为网贷利滚利滚成60万元而跳楼自杀,留下了三岁的孩子以及留给家人的一身债务;

年,天门的研究生罗正宇使用套路贷不堪重负自杀身亡;

年,21岁大三学生李兴元深陷深陷网贷自杀身亡;

年,25岁的常德男生因陷入网贷自杀身亡……

2

这类新闻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年来,我经常会在文章里提到“网贷”,但从来没有全面地分析过。

哈佛家训全集淘宝¥21.8¥.2购买

今天让我动手来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有个开饭店的朋友对我说了一件事:

这个朋友的一个老顾客,经常会带着他们的女儿(14岁)来吃饭,基本上算是老熟人。最近,这个顾客的女儿最近经常来10元20元地问他“借钱”,钱虽然不多,也不指望她还不还,但总感觉怪别扭,说也不好,不说也不好。

我朋友的这段倾诉,使我想起了“网贷”。

对于孩子“网贷”,人们都喜欢把板子打在“网络骗子”的身上,指责“网贷”是“杀人的恶魔”。

“网贷”的责任到底在谁身上?

如果从“法律逻辑”上来说,“网络骗子”当然应该要负全责,但如果从“情理逻辑”上来说,“网络骗子”顶多占0.01%的责任,而99.99%的责任全在孩子身上,准确地说是在家长身上。

我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法律逻辑”和“情理逻辑”的关系:

比如A向来很喜欢爆粗口,一碰到不顺心的事就喜欢骂“你mb呀,我c你妈”这类粗话,那么如果某天碰上B,B被他骂得实在气不过,就痛揍了他一顿,揍得他重伤住院。

按照“法律逻辑”,毫无疑问,B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不仅要赔医药费,甚至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但如果按照“情理逻辑”,事情就刚好相反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这样觉得:就凭你这张嘴巴,揍你也是应该的。

5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淘宝¥19.5¥购买已下架

有个成语叫“天灾人祸”,其实“天灾”和“人祸”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天灾是没有因果可说的,而人祸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自己种下的因。

如果一个人口德不好是他挨揍的原因,那么这个“因”又是怎么形成的?

当一个5岁的孩子第一次骂“c你妈”的时候,家长哈哈地笑着说孩子真可爱;

当一个13岁的孩子第一千次骂“c你妈”被同学揍的时候,家长跑到了学校找对方讨说法,要赔偿;

当一个23岁的小伙子第一万次骂“c你妈”的时候,终于被一个更医院的急救室了……这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医院的真正责任人,居然是他的家长,因为他的家长从来没有管教过孩子。这,就是情理逻辑。

3

“网贷”也是一样,从“情理逻辑”上来说,真正的责任人或原凶就是家长。

有一项研究表明:63%的网贷学生家境都比较富足,37%的网贷学生家境比较一般,而真正意义上家境贫寒的学生则一个也没有。

这充分说明网贷并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对金钱缺乏理性而客观的认知,之所以选择网贷,并不是因为父母没钱,而是因为他们想要购买的东西超出了父母所规划的范畴,或者说是在一个应该自食其力了的年纪不好意思再问家里要。

举个例子:父母每个月给孩子的零花钱是元,但孩子在此之余还想要个元的包包,那么对这个包包的需求,孩子就不太会对家长说,她会选择自己去想办法,而“网贷”就很可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方式。

这就是金钱观。

不娇不惯培养女孩个细节淘宝¥9.8¥45购买

一个有品德的女大学生,怎么会选择用拍裸照贷款的方式去买包包?贪图一个所谓的名牌包包,家长从她小时候开始有没有教过她不要攀比?去网络贷款,家长从她小时候开始有没有教过她要合理花钱?一个年轻女孩拍裸照做抵押,家长有没有教过她什么叫羞耻?一个女大学生,该是多么的缺乏家教,才会为了一台手机而不知羞耻地去拍裸照交到别人手上?

所以你会发现,“网贷”的真正原凶,并不是网络骗子,而是家长——是家长没有帮孩子形成一个比较好的金钱观,是家长没有和孩子建立一座比较好的沟通桥梁。

这,就是情理逻辑。

4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口袋里就天天放着50元元,中午放学时就去饭店里吃饭,有的孩子还“AA制”点上三五道菜,那种谈笑风生、觥筹交错的老练,经常会使我觉得很震惊——我实在想不明白,一对家长是该有多忙、多有钱、多没有办法,才会每天让孩子拿着50元元的下馆子?

正面管教男孩招淘宝月销量¥14.8¥39.8购买

我在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和我儿子(15岁)从“义乌小商品市场”对面的烧烤摊子边经过,看到有好几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聚在那里,喝着啤酒撸着串,其中两个还抽着烟……

我对我的孩子说:“你一定不要参与到这样的氛围里去,被他们嘲笑成迂腐或呆板是没有关系的,这不仅仅是抽烟或喝酒或早恋的问题,而是过早的学会自由消费,会扭曲你的金钱观,会消除你心中原有的对于钱的敬畏,而人一旦对‘钱’失去敬畏,就十有八九会成为一个很容易走上歪路的败家仔。”

所以,在我的生活中一直都是这样的:

我拿着手机让我的孩子去超市里买一包香烟,他不会多买一颗糖;

我给他5元钱吃早饭,中午他会带回来1.5元;

有时候我外面有事情回不来,我会打电话给老师,让老师给他20元钱吃中饭,他傍晚放学回家就会递给我12元钱。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的孩子死板得像个呆子,但这其实是我为他培养起来的“对钱的敬畏感”——他有能力拿着钱去任何场所帮我买任何东西或者交涉任何问题,但不会自己乱买东西。

我曾和我小时候的一个小学同学说起过这些,我的同学笑我快要把儿子教傻了,因为他经常会几百几百地给孩子上街去自己玩,这使他为女儿培养起了很好的社会适合力甚至是很强的社会洞察力。

4本穷养男孩优秀男孩一定要做的件事淘宝¥23¥.4购买

正所谓“各家孩子各家教”,每个人的性格脾气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或生活氛围不一样,每个家长的理念也不一样。

我不敢说我同学的理念就是错的,我甚至认为,凭他的能力,他在这样的理念下能使孩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而我或许只是没有这样的能力驾驭和掌控这样的家教方式罢了,所以我还是根据我的能力和特点,去坚持比较适合我和我儿子的做法——

帮他树立起对于金钱的敬畏感,让他在和花钱无关的基础上,对社会、对人情、对事理、特别是对自己,形成更深更全面的认知。

因为我知道,花钱习惯了的人不一定会去网贷,但是去网贷的人则一定是花钱习惯了的人——绝不是因为穷。

所以,如果几年后你的孩子网贷欠下几十万要你去还,你还好意思骂网络骗子有多可恶吗?

因为所有的错误全在你——你以为你让孩子花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优越感,其实你是培养了孩子对钱的藐视感。

能够做到“藐视金钱”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得道的圣人,一种是不羁的浪人,你认为你的孩子会是哪一种?

作者简介:陈亦权,笔名杂哥哥,著名美文和杂文作家,美国心灵鸡汤出版社以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众多知名期刊签约作家,近百篇作品选用于国内各地中小学语文试卷及中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与理解题,数百万字作品选用国内各出版社系列丛书,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在欧美流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