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病驴价值50美元,一个犹太人却花了美元买下它。所有人都嘲笑他,他却笑而不语。一个月后,他却说:“我用这头驴赚了2美元。”
“二战”爆发不久,有位犹太人靠土豆发了财,被誉为“土豆大王”,成为了当今世界位最有钱的富翁之一。当时,这位犹太商人获知美国部队在前方作战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当时全美最大的一家蔬菜脱水工厂,专门用于加工脱水土豆供应军队。
这位犹太商人就是美国富翁J·R·辛普洛特,而这个当之无愧的“土豆大王”也将土豆玩出了新花样。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一位化学师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的方法,当时很多人都对此不以为然,而辛普洛特却看到了商机。他认为这个项目非常有潜力,于是高薪聘请了这位化学师,开始大批量地生产冻炸土豆条。
果不其然,辛普洛特这一次的决定再次印证了他的眼光,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如果他止步于此,这绝对不是犹太人的作风。榨干所有剩余价值,发现一切商机,才符合犹太商人的个性。
辛普洛特觉得,如果只是单纯的炸土豆条,并不能让每个土豆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将土豆去了皮,再切成条,最后还要处理斑点,一个完整的土豆就会因此而丢弃一半。于是,辛普洛特决心将土豆剩余部分掺入谷物做成牲口饲料。
经过几番折腾,辛普洛特如愿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土豆王国”,他每年销售15亿磅经过加工的土豆,而这其中还有一半是卖给麦东劳的。
中国有句俗语是“民以食为天”,而犹太人也恰恰觉得:“饮食业是永不枯竭的金钱来源”。毕竟“口腹之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食品所能获得的利益是长远的。
那么,辛普洛特从土豆身上能赚到多少钱呢?有人推算过他每年都能获得数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但是至于他的资产究竟有多雄厚,或许就数不清了吧。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塔木德》一书中,这是一部集合了犹太人经商智慧的书籍。它不是某一个人的杰作,而是0多位犹太智者的结晶。
其实,提到犹太人常常就会想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那个出自《威尼斯商人》中的经典人物。我们常常看到精于算计的犹太富商,而作为享誉全球的四大吝啬鬼之一的夏洛克,也让世人看到了财富积累的另一种方式:做个守财奴。
夏洛克是个腰缠万贯的商人,可是他舍不得动用一分去享用。他自私地限制女儿与外界的交往,最终逼迫她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了。夏洛克自己刻薄吝啬,却反而嫉妒慷慨大方且乐于助人的安东尼奥。
当然,夏洛克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毕竟有夸张的成分,而莎士比亚在创作这个角色期间的欧洲,也确实对犹太人抱有一定的偏见。尽管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但依然将他的“刻毒”“贪婪”“冷酷”“吝啬”刻画得栩栩如生。
从《威尼斯商人》也不难看出,犹太人独具慧眼的经商之道让他们成为了当时欧洲的“眼中钉”,夏洛克经常被辱骂作“犹太狗”,与其说是憎恶这个民族,不如说是忌惮他们的智慧更为合适。
那么开篇那位犹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去过彩票站,就会看见类似的广告:用2块钱换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这位犹太人恰好与此类似,他做了一个抽奖,每张奖券只需2块钱,一共有1张奖券,任何人只要花2块钱,就可能抽中50块钱的驴,何乐而不为呢?这,便是犹太人的智慧。
《塔木德》是犹太人至死都在研读的书籍,它的地位仅次于《圣经》。而书中那一句“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这个被犹太人奉为信条的古语也充分验证了,犹太人能够在追逐金钱、聚集财富方面取得成功,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您对《塔木德》中的故事感兴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