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艺术类等级考试该不该取消
TUhjnbcbe - 2025/5/7 22:23:00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带来一份《关于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的提案》,呼吁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对此,社会反响不一。反对者认为证书具有说服力、对孩子在艺术道路上的学习有激励作用;支持者认为,考级过于功利性、偏离了艺术教育初衷、无法真正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那么,中小学生艺术类等级考试到底该不该取消呢?

反对

考级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杨昕跃

我觉得,艺术考级是对人们学习各种艺术所达到的水平进行的一种评估,它是在规范操作程序下,通过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参加考试人员的艺术水平进行评比、认定的一种测评方式,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旦取得艺术水平等级证书,特别是较高级别的证书后,就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了艺术的特长,在升学、就业时,就能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有的人说不定会就此选择艺考道路,开启自己的艺术生涯。

证书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网友“小薇”

我觉得考级是有必要存在的,人都有惰性,有兴趣也很难坚持,就是要靠集中高强度训练来提高水平。考级只要不水、不是花钱买的证,就可以。我身边确实存在谱背得很熟练,却两次钢琴十级都没过的人。高级别的证书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花了好几万的培训班不能白上了

小学生家长李女士

我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上二年级,在朋友的推荐下,每周,我会送她们去培训机构上两次舞蹈课,费用为小班多人制每小时元。朋友的孩子也在这个机构学跳舞,教她孩子的舞蹈老师收费更高,一对一每小时要元。为了达到一定效果,她的孩子每周要学4个小时,也就是要花元,一年下来她在孩子舞蹈课上的投资就得好几万。听说还有更高级的芭蕾一对一教学,每小时元起步,那些家长显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舞蹈上有所建树,跳出个名堂来。如果现在取消考级,且不说我们这些家长接送的时间、精力,就冲着这么高的花费,岂不太冤了?

支持

学艺术专业的孩子不需要考级

中学生家长周女士

我家孩子从小学习小提琴,没参加过任何考级。就像我们学习文化课一样,艺术学习也是从易到难。孩子刚学琴时就是练习音阶等基本功,慢慢接触了一些技术性的乐曲,之后逐渐提升难度,最后就可以拉协奏曲了。我觉得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并且一直保持兴趣,所以考虑让她向专业发展,将来奔着音乐院校去。其实,学艺术的孩子是不需要考级的,因为在专业人士眼中那些考级证书证明不了孩子的实力。

单纯为考级毫无乐趣可言

中学生黄若冲

学习艺术的目的,不应该是为考级。但现实是,培训机构的老师针对考级教学的目的性非常强,学生一整年的时间都翻来覆去练习三四首考级曲目,不仅毫无乐趣可言,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水平也没有太多实质性提升。这种背离了艺术学习初衷的考级学习,是低效率的。死磕考级的学生,多是奔着升学等功利性目的,对音乐的兴趣不会太高,一旦达到了升学的目的,很多人都会放弃,甚至终身不再涉足。

考级对升学没有任何用处

网友“六月寒烟”

考级不是为了证明孩子的优秀,而是满足某些机构的私利,各种艺术培训打着考级的幌子忽悠学生和家长考一大堆证书,而这些证书百分之九十都是民办机构、空壳组织出具的,家长花了大把金钱,最终发现这些证书在升学考试中没有任何用处。

学校观点

“证书焦虑”偏离了美育正途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校长陈立华

艺术类等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们的艺术学习,但是也令越来越多的孩子为考级而学习。取消中小学生艺术类等级考试,可以有效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让美育真正“以美育人”。

美育不仅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更能激发孩子的创新创造活力。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也让家长们高度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钢琴、绘画、舞蹈、声乐……孩子的业余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尤其随着“双减”的深入实施,传统学科类培训市场降温之后,艺术类培训更是受到了家长的热捧,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更严了,别人家的孩子考了钢琴八级,就得要求自己的孩子过十级;别人家的孩子手握三个证书,自己的孩子就得拿下五个。考级证书成了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资本。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助长了考级之风,一些培训机构大肆开展证书考级,人为制造“证书焦虑”,严重违背了艺术水平测评机构应当坚守的行业底线。在多方裹挟之下,孩子们的艺术培训逐渐偏离了美育应有的道路,不仅给孩子带来了较重的学习负担,单纯为考级拿证书的培训更是抑制了孩子们的艺术学习兴趣。

美育不仅仅是写写画画、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美育教育的方向,也指明了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回归兴趣,真正实现“以美育人”,这是美育的本质。

作为学生培基铸魂的重要阶段,学校应承担起美育的重担,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育营养。像我们学校就构建了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创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群”,开发了情意素养、科学生活、艺术审美、运动健康、社会实践五个课程类别70余门课程内容,采取“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其中,美育里的美术学科包括彩墨画、线描画、版画、衍纸画、剪贴画、服装设计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在美育教育中,我们学校还以课堂为主渠道,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将戏剧、影视等艺术教育引入课堂。在多学科内部整合中,师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课堂上。此外,我们学校还通过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多元、丰富的社团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社团活动中有实际获得。同时,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每周都为孩子们搭建“星光小舞台”,为孩子们举办个人画展,并开展中外艺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令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自信,学会欣赏,放飞艺术梦想。

家庭艺术教育莫要盲目攀比

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

近年来出现的艺术等级考试热,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不断有人呼吁全面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等级考试。事实上,艺术等级考试作为一种业余水平考试,艺术院校招生时不会参考;小升初取消了招收艺术特长生,艺术等级考试在普通学校的升学中也没有参考意义;学校也不要求学生参加艺术类等级考试,当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制度上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升学脱钩。既然艺术类等级考试已经没有任何功利性了,那么家长们为什么仍然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呢?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艺术等级考试本身,而是家长的家庭教育焦虑。如果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取消了所有艺术等级考试,但家长的家庭教育焦虑没有消除,这种焦虑仍然会在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甚至有可能会催生更多的乱象,所以仅仅通过取消艺术类等级考试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在,中小学校已开始有意识地重视美育教育,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特色。比如,我们学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进行“音乐教育新体系”教学实验,承办了北京市第一个音乐素养培养实验班“音乐新体系素质班”,实现了音乐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还有艺术节、文化交流季、音乐主题沙龙、校园广播《每周一歌》、艺术课程展示等活动,良好的艺术氛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从家庭教育来说,艺术教育也不该缺失,最好是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共同促进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当前“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作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艺术学习。但家长们大多不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明确,产生了家庭教育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只能盲目地看别人如何做,“别人考我们也考”“有比没有强”,甚至出现了相互攀比的现象;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等级考试成功就代表着孩子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热衷于给孩子报名考级;再加上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进行了不恰当的宣传和引导,使艺术等级考试变了味,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的特征,违背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提升艺术素养的初衷,反而成了束缚孩子创造力、好奇心的枷锁。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等级考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能够激励他们学习艺术的动力与热情;艺术等级考试也是一个衡量孩子艺术学习程度的标准和方向,能够检验家庭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艺术等级考试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培养他们聚精会神、持之以恒、自我控制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是一个有效的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学习方式;艺术等级考试也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掌握学生素养的发展状况,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总之,艺术等级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推进家庭艺术教育,整体提高社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解决艺术等级考试热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问题,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关键是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如何开展,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焦虑。同时国家要加强对艺术等级考试的监管和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艺术等级考试更加规范。

高校艺考招生不看证书看实力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维家

“取消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的呼声,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生,但是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自然延伸——大学艺术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类等级考试该不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