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观念上,要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达利欧在《原则》中,关于金钱的一段表述特别好:把赚钱作为你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金钱并没有固有的价值,金钱的价值来自它能买到的东西,但金钱不能买到一切。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为了得到这些目标需要做什么。金钱只是你需要的东西之一,但当你已经拥有实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需的金钱时,金钱就不再是你唯一所需要的东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混淆了金钱与目标,把金钱作为人生终极意义,做出本末倒置的事情来。比如:炒股亏了去跳楼。
最著名的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主人公杰西.利弗莫尔,即使他在巅峰时期赚到1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亿美元,却仍逃不过后来因为破产自杀的命运。
这种选择就非常让人难以理解。人们之所以需要钱,是为了需要钱保障自己更久地生存下去,虽然钱没赚到,也不至于要往目标的反方向去啊。即使没有钱,要继续生存,这个目标还是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达到。
相比于利弗莫尔,巴菲特对炒股这件事的理解就更理性。当有人问他:你的钱已经多到用不完了,你为什么还要不断地赚钱?
他说,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启示:在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请把赚钱(投资)当作一个有趣的游戏。没有人因为一轮游戏的失败,痛苦、懊恼、自责,甚至去死。你只需享受成败之间跌岩和刺激带来的乐趣。
所以反过来说,你只应该玩你玩得起的钱,去参与游戏。如果你承受不了游戏失败的代价,输了会有去死的后果,就没有游戏资格。
除了观念上,我们还需要在生活方式上,摆脱对金钱的巨大依赖。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所有快乐与舒适都是需要用大量的钱来获得和维持,那么他对失去金钱的恐惧就会远比别人来得强烈,他的幸福感也比别人脆弱。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旦没有钱,幸福、甚至生活的意义,都崩塌了。
一些人对于金钱的过度依赖,会反过来导致他们始终活在害怕失去钱的恐惧里。比如,开三百万的保时捷,才能让你心情愉快。那你幸福就得建立比别人拥有更多钱的前提之下。如果你快乐是喝三块钱的肥宅快乐水,那你几乎不必担心失去这种快乐选项。
所以,试着让自己学习和适应一些不用钱、或者花少量的钱,也能幸福和快乐的途径。
巴菲特,依然住在他年用两万五千美元买的房子里,他最爱喝的饮料是可乐(占他进食量的四分之一)最爱的食物是汉堡,除了炒股,最喜欢的是阅读和打桥牌。
他的快乐是不需要很多钱就能维持的。
这也让他在投资的游戏里能够最大限度地置身事外,投资成败只关乎数字,难以影响生活。
这一点,我们普通人也是可以学习的,对消费欲有一定克制,保持极简生活,开发一些不需要花钱就能享受的快乐。
如果我们人生目标是快乐,金钱是获得快乐的途径,但一定也有其它途径。两条路线并行,一边尽可能地努力赚钱获得快乐,一边也开发不需要钱的快乐。
比如我,长期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网友给点的赞和反馈一样使我快乐。
还有的人赚钱的目地是为了证明自我价值,而证明自我价值方式,也不是只钱一种。当你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目标,除了钱之外都有第二个选择,你对钱态度就会自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