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大爷爷躺在床上,口角歪斜,流着口水。小叔叔看大家都不说话,就往前一站:“这样吧,爹今年就到我家里,我来...”话还没说完,身后响起一个女人的咳嗽声,小叔叔脸立刻变得很纠结。
咳嗽的是小婶子,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女人。不过,在小叔叔面前,她很有话语权。想要往家里带什么人,得小婶子表态。
01、大爷爷是个老好人
老爸小的时候,爷爷外出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奶奶在老爸5岁的时候,生了重病,撑了两年,后来过世了。
那个时候老爸才7岁,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而太爷爷和太奶奶也早就不在了,他成天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可以说是“吃着百家饭”熬大的。
亲戚当中,对老爸好的,就只有大爷爷了。那个时候大奶奶也走得早,大爷爷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又当爹又当妈。
但是,他看老爸可怜,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去吃饭。哪怕是仅仅分着吃几个馍,弄点儿咸菜。虽然不好吃,但是管饱,能活下去。
这份恩情,老爸即使后来出去打工,一年只回去一次,也记在心里。村上,别的人他不惦记,但是大爷爷,每年都会去看望的。
大爷爷的两个儿子,比老爸小,我叫叔叔。
大叔叔人比较笨,学什么都学得慢,又有点儿懒。这么多年,也没混出个名堂,就在村里守着那十几亩地,每年收入很微薄。
村里很多人都已经动了“脑筋”,把地承包出去或者引种新的种植。但是,大叔叔胆子小,不想冒风险,还只是年复一年地种植着玉米。
小叔叔人就很机灵了,他很早就离开了村子,在县城里跟着他的姨夫学习经营凉菜的生意。因为他勤快,又会说话,很快成为一个得力的助手。
就在他姨夫准备扩个店,把生意倒腾得再大点儿的时候,小叔叔向他提出了辞行。
原来,小叔叔早已经暗中学习了各种凉菜配料,进货渠道,甚至他掌握了一些顾客的信息。自己在离着姨夫店铺3里的位置,新开了一家。
这个事情,姨夫每次讲起来,就对小叔叔破口大骂,认为他做人没底线,把自己的手艺偷走了,就开始“过河拆桥”。
小叔叔没说什么,小婶子却站了出来:“说话要凭良心啊,我们家东胜没白没黑地帮你们干货了一年多,自己开个店犯哪条罪过了,让你这么骂?”
姨夫:“你们当初来的时候,我是不是和你们说不收你们学费,只要塌心实意地跟着我干就行?”
小婶子:“瞧你这话说得,难不成我们和你学个做凉菜,还把自己卖给你了?再说了,我们开店离着你还有3里地,已经够给你情分了,你还想闹哪样?”
姨夫是见识了小婶子的厉害了,这个女人的嘴,就像是一把刀子一样,不仅伤人,还要人命啊。
从那天开始,小叔叔的店开始营业了。
谁都没想到,两年之后他不仅把自己的生意做得好,还抢了很多姨夫的老生意。他家发达了,短短几年的功夫,不仅买了房,还买了车,在村里是“光宗耀祖”。
02、小婶子在家里的地位
小婶子和小叔叔的家离得并不远,其实就在邻村。但是自从结婚以后,小婶子就没回过小叔叔家,看望过大爷爷。
小婶子给出的理由:“我这个人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如果去了陌生的地方,不仅睡不着,还会生病。”
于是,这个理由让小婶子这么多年,也只是跟着小叔叔回家吃个饭。吃完饭,下午就又赶回县城了。
毕竟,村里的生活条件,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哪里有县城里的小洋房住着舒服。
而小叔叔又是出了名的怕媳妇,这么多年不仅没有把大爷爷接到城里住,就连大叔叔之间,也很少走动。
老爸和小叔叔的关系本来还可以的,一年到头,在过节的时候,我们两家会走动。
但是,随着小叔叔家越来越有钱,这种走动终于在有一次,“崩裂”了。
那一次,老妈身体不舒服,我们当时都在外地读书,身边没人照料。都已经夜里了,老妈发生了呕吐。
老爸慌了,他没什么文化,医院,怕整不明白,就给小叔叔打了电话,请他医院。
小叔叔说店里正忙着,要等一会儿。这个也无可厚非,毕竟他是开店做生意的。不过,等了快一个小时,他才来,老爸就有点儿不高兴了。
也许是看出老爸的脸色不好看,等到忙活完了,小叔叔就回家了。后来,直到老妈出院,小叔叔和小婶子也没去看望过一次。
老妈觉得,老爸那天给小叔叔“甩脸子”已经不对在先了。就和老爸带着姥姥留下的3个“袁大头”过去,说是感谢,也没什么好送的,就这几个不值钱的东西,给孩子们留个“稀罕”。
其实,老妈这种说法是一种很自谦的说法。当时在县城里,一个“袁大头”的价格已经炒到了多。老妈拿过去3个,起码值块。
小叔叔当时接过手,刚准备收起来,小婶子就发话了。
小婶子:“嫂子啊,你可别这样,这是你妈妈留给你的传家宝,怎么能给我们呢。再说了,我们现在家里也不缺钱,什么都有。”
老妈:“我这不是觉得很感谢医院嘛,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是个心意。”
小婶子:“心意就算了,这次我们东胜的确是很照顾你们。你要知道,我们这店是一分钟也离不开他,而我又是个病秧子,啥活儿也干不了。那天晚上,我们只能提前半天打烊了。这都很多老顾客,抱怨一堆。”
老爸和老妈听出来了,小婶子这是在“拒人千里之外”了。老爸当时就生气了,直接拿起东西,转身就走,老妈喊都喊不住。
从那天起,老爸和小叔叔的关系就变冷了,一年到头也不来往一次。
03、大爷爷病重,儿子指望不上
大爷爷年轻的时候,劳累过度,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年龄大了,更是自己都料理不了自己。
有一天夜里,他起来上厕所。一个没走稳,摔倒在院子里,把头磕到了。等到大叔叔发现的时候,已经昏迷了。
医生下了结论:老人脑子伤到了,这个年龄了,已经没法动刀了。以后,可能就这样,连床也下不了,需要人随时在身边照顾了。
围在病床边上的,除了大叔叔一家,小叔叔一家,剩下的就是老爸和老妈。
大叔叔不表态,他这一辈子活得稀里糊涂的,自己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差点儿没给儿子娶上媳妇。
现在大爷爷这个样子,很明显不是一天两日能好的。如果自己把这个“活儿”揽过来,那以后家里的日子没法过了。
小叔叔开始也不说话,后来看大家都看着他,谁让他在家族里,是出了名的有钱。就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站,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但是,小婶子却突然站了出来:“我们家有那个心,没那个精力啊。我常年都在生病,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东胜又成天要忙活铺子,哪有时间啊”
这个事情,很明显没人愿意管了。如果说谁此刻能有痛苦的感受,那就是大爷爷了。他辛苦了一生,到头来,两个儿子一个都靠不住。
老爸看不下去了,他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是亲生儿子,你们说这样的话,合适吗?没有老人,你们能喝西北风就长大了?你们也不摸摸自己的良心?老人你们不管,我来管”
大叔叔和小叔叔两家人,虽然脸色难看,但是眼神中有一丝光亮露出来。这一切,没有瞒得过老妈眼睛。她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要帮老爸“把把关”。
老妈:“城建并不是老爹的亲生儿子,但是他既然说了,那我也就和他想的一样。但是,我们也60多岁了,老爹也是你们的老爹,你们不能拍拍屁股什么都不管。要么,咱么三家一家家的轮,一家半年。要么,谁家不想出力,就出钱,一个月生活费。”
小叔叔立刻面漏喜色,对于他来说,这块一个月的花销,都不算个什么事儿。
大叔叔和家人商量了下,还是选择了轮到他们的时候,把大爷爷接过去,在家里照顾。
人间冷暖,亲情与金钱的较量?
大爷爷的事情有了着落,各家欢喜各家有,都有不同的感受。
但是老爸和老妈已经不管他们那么多了,对于老爸来说,他对大爷爷好,也是报答小时候给他的“一饭之恩”。
虽然他不是大爷爷养活大的,但是老人对他的确当年有很多帮助。老爸说:“做人得讲良心,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人”。
我想,如果没有老爸,大爷爷的跟前只有大叔叔和小叔叔,那么他这么一倒,以后过什么日子,恐怕谁也不会“出头”张罗了。
那个时候,大爷爷的心里能感受到的话,就是冷漠的亲情。自己花费了一生,到底养活出来两个什么玩意儿?
不过,不论是大叔叔,还是小叔叔,他们今天的选择,就算是逃过了他们的内心谴责,又如何逃得过他们的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尤其是小叔叔,他这么怕小婶子。而他的孩子,也和他一般,在家里都是听媳妇的话。
现在,他们还能赚钱,弟弟一家还不会给他们“脸色”看。等到将来他们老了,终将有一天,走不动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弟弟会说什么?
那个时候,恐怕他就会想起来,今天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老父亲的。
做人,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本,都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我们来到世界上,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那么,我们也要懂得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