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约3分钟
女儿表示要去附近超市买文具,我便给了她一百块钱,培养她独立“购物”。当她回来时,除了文具之外,手中还提着各种玩具和零食。我面露不悦,质问道:“谁允许你买玩具的?剩下的钱呢?”女儿摊开双手,“钱都花完了呀!你给我一百块钱,我难得自己去趟超市,当然要全部花完了呀!”
晚上我和老公商量准备和女儿谈“金钱”,培养她的金钱观,老公却认为和小孩子谈金钱太“俗气”,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有时人们会做出很多自相矛盾的事情,金钱便是如此。我们每日以金钱为奋斗的核心目标,却高喊着“金钱是万恶之源”。成年人对金钱“视若珍宝”,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呢?在大多数家长眼中,金钱的赚取和管理是成年人的“分内之事”,孩子不宜过早接受。
他们担心孩子了解金钱之后,会产生心理负担,认为自己缺乏“赚银子”的能力,只能依赖父母。久而久之,内疚感会给孩子来带无形的压力,甚至会对“只出不进”的学习感到排斥,希望可以提前成为“上班族”。
家长的这种忧虑也不无道理,毕竟金钱和生活开支、经济压力相互捆绑,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无力的内疚感”。也有的父母较为“豪爽大气”,经常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赚的钱都是你的!随便花!不够尽管开口!”
虽然在父母看来这是疼爱孩子的一种外在体现,但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假象:我不需要努力奋斗,反正爸妈的钱取之不尽,长大后钱都是我的。在这种思想的错误引导下,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金钱至上”的习惯。
正确的金钱观,可以提升孩子的财商和人生格局,使其能够正确看待金钱,不过度沉迷,也不轻易放手,在张弛有度之间,合理地追求并管理金钱。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呢?可以试试这3个方法。
首先,让孩子自由支配零花钱。
英国作家约翰生曾说: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
孩子每周末最高兴的事情便是可以得到零花钱,很多家长对于零花钱的管控较为严格,要求每一笔消费都要“记录在案”。孩子也希望自己可以像成年人那般自由管理金钱,过度的管控只会让他们对金钱的珍视发生扭曲,使其“财迷心窍”。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零花钱,如果他们花钱没有节制,再次提出“取款请求”时,我们要适当拒绝,让他们感受“缺钱”的滋味,孩子也就逐渐学会如何管理金钱。
其次,带孩子感受金钱的价值。
哲学家卡莱尔曾说:金钱能做很多事,但它不能做一切事。我们应该知道它的领域。并把它限制在那里。
平时陪孩子逛商场时,可以让他们直观感受10块、50块、块的价值。比如一百块可以买哪些东西,如何用一百块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孩子对金钱有了清晰的概念,知道每张金钱的具体价值,自然懂得如何将零花钱的用处发挥到最为“实惠”的地方。
最后,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清算”。
很多家庭每个月都有计算开支情况的习惯,其实并不需要避开孩子,可以他们参与其中。直观的数字变化,以及每天的财务开支,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花钱如流水”。当他们看到账单上出现最多的名字是自己时,也会确认自己家庭“消费主体”。
在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下,孩子也会下意识地帮助父母分担压力,养成理性消费的好习惯。今后为了实现财富理想,也会努力去争取。
寄语: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孩子成长之路必须要经过的“收费站”。我们要提前教会他们对金钱的认知,明确他们生活的基础和奋斗的方向。你家宝贝喜欢“挥金如土吗?”每个月会给他们多少零花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