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可能对丧葬环节“出殃”不太了解。殊不知,在丧葬习俗禁忌中,出殃是非常可怕的。相传,如果谁不小心撞上“殃”,轻者生病、倒霉;重者则有可能人见人死,兽见兽亡,碰到树上就枝枯叶焦。所以,在“出殃”的时辰,人们一般都要避开。因此今天就和大家说说,丧葬环节“出殃”的各种说法,供各位爱好者参考!
举行葬礼的前一天上午,主管丧事的人在院子门口贴出了通告“逝者今日午时出殃,敬请避开”。十点后参加丧礼的人就开始陆陆续续走出林家院子,不到十一点,除了屋子里留下几个必不可少的人之外,大家都躲得远远的了,院子里空无一人,而且连猪、羊、鸡、狗、猫等小动物,也被主人带走了,唯恐撞上“殃”。
看到这里,很多年轻的朋友该问了:什么是出殃?人们为什么要躲开,还连小动物也要带走呢?
下面,我们就聊聊,关于“出殃”。
一、什么是“殃”?
人去世以后,都要“出殃”。那么,什么是“殃”了?
关于“殃”,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1、“殃”是逝者生前体内的元气。
2、“殃”是人死后的灵*,佛家叫中阴身。
说是人死后,大脑还没有迅速死亡,在最后一刻还是有知觉的;于是在死亡后还有恋体行为。几天以后,身体彻底坏死,身体对灵*没有牵引力,灵*就彻底离开了。
3、是人死的时候吐出的最后一口气。
这口气漂浮在空中,然后落在一个位置,三天内不和其他空气混合。因为这是人体内的元气所化,与平时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把这口气叫做“殃”,可以说是一种煞气。有的地方也把殃叫做白煞。
4、殃就是人死后的五行之气。
说人死如灯灭,灯灭后有一股烟气尚存,人死后也有一股气,就是“殃”。
5、殃指死者三*七魄的七魄。
这种说法中,认为死者的七魄会在特定的时日出来,化成某色气,向某个方向去,谓之出殃或出煞。
二、“出殃”的种种传说
“出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回煞”,还有的叫“回殃”。
出了“殃”之后,就意味着死者彻底离开了人间,所以有很多的不舍。相传,“出殃”就是小*用麻绳或铁链押着死者的灵*,在家里各处进行告别。
过去,民间有许多关于“出殃”的传说,说“殃”是死人的“恶气”,如果被殃打到,不死也要大病一场,这就是“中恶”,或变成“小花脸”或“阴阳脸”;花草、树木被殃打到,也会枯死。所以出殃时需要避开,称为“避煞”。不仅人们要躲避出去,离开所在的院子,就连附近的树木也要采取预防措施,拴上红布条,以避开殃煞。
为了防止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殃”打到,丧家一般会在院门口插上纸制白旗,挂起白纸灯笼,起到警示的作用。如果对着“出殃”的方向还有邻居人家,也要告知他们预先防避。
在“出殃”过后,人们返回院子之前,还要先往院里扔重物,或者敲打器皿发出声响,以惊走全部“余殃”。
三、出殃的时间
因为“出殃”这么可怕,所以人们需要预先知道“出殃”的时间。
死者“出殃”的时间,与其死亡的时间有关。一般需要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相传推算的口诀为:
批殃之法何须难,月将加到死时间。
男落辰位女戌地,落到某日某时某方出。
四、关于出殃的其他说法
古籍中有“南人不忌”的记载,说的是南方人在丧葬中不讲究“出殃”,更不忌讳。
北方很多地方则另有“直系亲属不必忌讳”的说法。
五、先人咽气前五大注意事项
(一):先人咽气前,务必清洗干净身体,不可带有任何污物,尤其是不可带有血迹和屎尿。正所谓干干净净来,清清静静走。先人咽气之前,务必要清洗干净身体,这样不光可以让先人安康体面好走,后人也是福寿禄运周全。若是先人身体不小心沾有血迹和屎尿,轻者冲撞到白煞,重者直接导致犯呼。
(二):先人咽气前,务必要吃点食物,哪怕是无法进食的,也要象征性的喝点糖水,这样瑶池路上,先人才不会受苦,各路关口才能顺利通过。在仙门里来讲,先人吃饱上路,后嗣子孙代代富余;先人空腹上路,后嗣子孙辈辈不济。如若实在无法进食的,在葬礼时也要多多上供先人生前爱吃的食物方可大吉。
(三):先人咽气前,务必穿好寿衣寿鞋。这里面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尽量要在咽气前穿好衣物,不然唯恐西天路上,先人缺穿少带,受苦不断。这里还需要注明的一点就是,先人寿衣寿鞋均不可带有任何动物皮毛,均宜选用棉质优先,及宜大不宜小。先人身体上的首饰,如果特殊情况,均应为先人佩戴齐全,一同陪葬为佳。
(四):先人咽气前,若有任何遗嘱吩咐,都应严格照做去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万不可忤逆违背,均应顺之听之。先人安详离去,没有心结,后人自然也永享富贵,吉祥如意。人活着的时候要争气,死了的时候就一定要咽气,先人若含恨而终,后人定不会兴旺发达。
(五):先人咽气前,如无特殊信仰,均应平躺身体,不可坐卧、侧卧,尤其是禁忌趴着死去。先人坐卧死去,后人易出孤寡人;先人侧卧死去,后人易出少亡人,先人趴着死去,后人易出男盗女娼人等,均需牢记。同时先人在咽最后一口气时,也就是老话常说的“倒气儿”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离先人嘴巴、鼻子过近,以免冲撞殃神,霉运压顶。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