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临近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一天对普通人而言“理个发”,意味着意气奋发新一年的开启;而对酒业人而言,这天在酒城泸州将有一场盛大的传统文化礼典——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
几乎所有具备仪式感的品牌事件都很难逃脱“狗尾续貂”的命运,高速的信息迭代和分散的圈层传播越来越多地扼杀着许多传承,而放在白酒传统的文化框架下,创新则总显得捉襟见肘,不断消耗着品牌执行团队的脑细胞。
泸州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烧头香喝春酒”的习俗,年起泸州老窖将这个习俗固化成了庄重的典仪——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封藏大典连续举办多年,成为了白酒行业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那么今年的封藏大典又有哪些看点呢?
看点其实就在一个“活”字。
从目前流出的活动主画面来看,“活态”是今年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的关键词。
“活态双国宝”包含两个方面——活窖池:国宝窖池群和活技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国宝窖池群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年,不间断连续使用至今已有,早在年便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源自元泰定年间,公元年泸州人郭怀玉发明酿酒“甘醇曲”,开创了中国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先河,该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年,在年入选首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二者是名副其实的“活态双国宝”,是中国白酒文化与品质的最佳见证。
年,年,这两个数字生动诠释着“活态”的内涵:生生不息的酿酒窖池、代代相传的技艺和匠心,活着就是最好的传承,体面地活着就是最高的敬意。在市场层面,“十三五”期间,泸州老窖保持量价齐升的快速发展格局,其中国窖在年便实现销量破百亿,让泸州老窖产品回归应有的价值,让历史的传承得到市场广泛的接受,让中国白酒的品质得到消费者普遍的好评。
今年的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还有一大看点是“国宝见证团”。从泸州老窖已有的剧透来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国际音乐大师谭盾,艺术家方力钧,《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梁平,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等各界大家组成的“国宝见证团”集结,共同见证文化传承,守护中华文化瑰宝。
国际音乐大师谭盾认为,泸州老窖从前人手中传承的“活态国宝”,就和音乐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一定要守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活态国宝’,让其独特的文化之光闪耀全世界!”
对泸州老窖而言,始终贯彻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就是要如何用更具国际化、民族化、流行化的视野突破品牌表达,如何用更具时代感、文化感的语言诠释品牌形象,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作为传统文化与酒文化的双重载体,能够高效引领消费的认知和品牌的价值观。
如果说泸州老窖开创并引领了中国酒行业的封藏潮流,那么连续多年的坚守就是泸州老窖国窖人对于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决心最大的证明。从年起,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定义了白酒行业文化表达的新的时代,拉开了属于中国全体酒人尊天时、敬先祖、秉匠心的历史大幕。换句话说,泸州老窖不仅定义了封藏大典这一中国酒文化的表达形式,更是唤醒了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文化自信。
如果说仪式感是个神奇的东西,显然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的存在本身就把白酒行业的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浸润其中,亲临其间,更能感受传承、匠心、仪式、敬畏,而正是这样,封藏大典才能实现品牌与产品、文化与市场的统一发展与协同效益。
泸州老窖·国窖封藏大典即将举行,凤凰山麓,国宝窖池旁,穿越数个世纪的浓香、氤氲千年的白酒文化将带给我们哪些全新体验?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