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是一门学问,记住这几个ldquo不
TUhjnbcbe - 2021/6/24 17:33:00

现代人的生命历程,不但得到延长,而且生命质量也大大提高。过去,六十多岁,老态龙钟,人过七十,即为古稀;现在,耄耋之年,健步如飞,八九十岁,意气风发。因此,现在的中国老人和以前相比,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在和一位老友聊天时,我说,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还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些时间,能吃能喝,能跑能动,手脚好使,脑筋管用,经历丰富,见识广博。心态和年轻人无大异却又被冠之以“老”的称号,我们该怎么度过呢?

有人说,人过花甲,应该追求一种成熟的美;进入古稀之年,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智慧之美。但实际上,要达到这种程度谈何容易?

所以,最难得者:六十岁时清醒,七十岁时更清醒,八十岁时彻底清醒,这就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了。

因此,我和老友相互约定,以后要相互提醒,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不要:

不要怕别人遗忘;

不要怕受到冷落;

不要不识时务地抛头露面,还要插手管事;

不要怕失去讲话的机会,产生让人厌恶的指导癖;

不要怕后来人否定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真理;

不要当九斤老太,就自己空前绝后,谁也看不进眼里,做出失态举止;

更不要躲在自己的阁楼里,用嫉恨的目光,诅咒一切后来人,便不被人尊敬了……

诸如此类的“不要”,当然还可以罗列出许多,但其主旨,不过只有一条,就是要清醒地意识到,时代是一个不停发展的过程,一个老了已经退出舞台中央的人,一定要摆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置。

老友听了我的“不要”论后,欣然同意,并认为,“老有所为”,不能等同于“无所不为”,显得“无所不能”,就不免令人摇头;

“发挥余热”,不能等同于“余热无穷”,显得“热力无边”,就不免令人生厌;

“再送一程”,不能等同于“总不撒手”,显得“不肯下马”,就不免令人不安;

“永葆青春”,不能等同于“难耐寂寞”,显得“老不安生”,就不免令人笑话。

他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人到老年,虽说是一生中的最后一幕,但任何一出戏,到快要闭幕的时候,才是故事真正的结局。

结局演好了,整出戏就成功了,结局演不好,整出戏说不定就砸了。所以,“老是一门学问”,他这样总结。

和老友聊完以后,我又做了总结,老人的哲学应该是,我奋斗了,我尽责了,我做了我应做的事,我无愧于心,剩下来的,很自然地由后来人接棒了。

尽管夕阳西下,苦日无多,但彩霞满天,绚丽晚景,那闭幕前的光彩,同样不让日中,有什么理由,不使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拥有节日般的快乐呢?

您说,是不是?

《老干部之家》杂志社原创出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作者:李国文;编辑:木舟;审核:健康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是一门学问,记住这几个ldquo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