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
然而,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钱,借钱,对于借者与被借者,都是一件让人十分纠结的事情,毕竟我们都上这条脆弱的友谊小船,漂浮在波涛汹涌的人类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上。
记得从大学毕业来南方工作开始,亲朋好友来找我借钱的事情时有发生,主要是东家建房差个几千,西家做生意缺万把块。说实在的,我也乐于借点给他们,一是几千元不多,还是拿得出手的;二是心里的优越感在作怪,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好像只有通过借钱给亲朋好友才有那么一丝成就感。
事隔多年,他们借的钱还了吗?大凡从家乡来城市工作的人面对的结果大概率为:亲戚的常常拖着不还!朋友的断断续续会还一些!
作为“讲人情,要面子”的中国人,常常为亲朋好友之间的借钱而大费周章,伤透脑筋——不借的话,这情分、情感的浓度就会大大降低;借给对方,结果我不讲大家也是清楚的……尤其让人郁闷的就是,借钱的亲戚还会攀比,那些借得少的还会对你意见,甚至恨你一辈子……中国人的这种价值观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导致,还是受一切向钱看的“猫”理论影响所致,先不做讨论,也没法说清楚。
“听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世界的金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他们天天与钱打交道,我最近特意请教了多位犹太人,喜读《塔木德》经,研习他们是怎么应对借钱的事情。
他们的聪明做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
借钱,即是掏钱给自己买敌人
犹太人洞察人性,心里有数,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
塔木德说:“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作为利息。”
犹太人的店里贴着这样的一首歌谣:“你常光顾我的店,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借,担心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门。”此形象地表达了借钱就会失去朋友的场景。
犹太人之间彼此关系都很不错的,就在一起吃饭喝酒(AA制),谈天论地,交流心得和体会,淡雅而真诚,这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然而,即使再好的关系,你要是借钱,他们很少答应,这既不是缺乏信任,也不是不认同对方,而是他们处事的原则,或者说是一种精明,更是一种智慧!
愚蠢的人总是向亲人提出要求,而聪明的人总是向银行提出要求。
犹太朋友建议——你可以用巧妙的办法接济你的亲戚和朋友,如給他们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最好的办法是介绍他们去银行,因为银行的手续很正规。这应该是比较友善的方式了,要不然,你借钱给他们,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敌人,从此失去那份感情,形同陌路。
二
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
聪明的犹太人普遍洞悉人情世故,“人情练达即是文章”,他们要求的精神境界大多可以和中国古代的圣贤有得一比。犹太人朋友之间绝少掺乎个人金钱关系,除非是生意或者是慈善。朋友是朋友,金钱是金钱,他们分得清清楚楚,忌讳在友情中掺入金钱,既不向亲朋好友借钱,也不借钱给亲朋好友,真正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中国的圣人先贤厉害吧,把朋友之间关系定义得清清楚楚,只可惜,我们的劳苦大众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塔木德》则成为犹太人普遍学习并在实践自觉贯彻的经典。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这句话虽然和犹太人的生意经相反,但契合犹太人处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关系原则。
三
犹太人“生活上借钱”有别于“生意上的借贷”
犹太人在生活上借钱,与他们在生意上的借贷是不一样的。
假如一个人向自己的朋友去借钱,那说明这个人已经处于生活比较困难的时候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们笃信“求人不如求己”,也绝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们即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也主张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向别人请求帮助是自尊心强的人之大忌。
而犹太人普遍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
找人借钱会忐忑不安。
借了别人的钱会坐立不安。心里总是把钱尽快还给对方,否则会很愧疚。见了朋友就感觉很尴尬。这种心理会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洛克菲勒有一个著名的金钱观点:不但不做钱财的奴隶,相反,还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四
吝啬有时候和节约一样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犹太人花钱的时候极为小气。
难怪很多国家的人都认为“犹太人是吝啬*。”
犹太人则不以为然,反而为自己的吝啬感到高兴。
作为商人,对物品和金钱斤斤计较,这是商人职业的本能反映。
“紧紧地看住你的钱包,不要让你的金钱随意地出去,不要怕别人说你吝啬。你的钱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两分钱的利润的时候,才可以花出去。”犹太人巨富洛克菲勒是这个信条虔诚的遵守者,“节约”伴随他的一生。
在很多犹太人眼里钱是属于上帝的,我们只是替他打理!
“吝啬在有的时候和节约一样,是一种美德。”《塔木德》格言
五
犹太人喜欢用钱生钱
犹太人喜欢放高利贷收取利息,这是他们几百年的传统了,他们如果自己有闲余的资金,就会把这些钱放出去收取利息,而有人需要钱自然就可以去借贷了。所以,犹太人没有钱的时候,喜欢去借贷,来充实自己的资金或者暂借资金来渡过难关。向他人借贷资金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与向朋友借钱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六
还钱人心态为什么会尾大不掉?
《塔木德》里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雅可夫借给亚瑟美元,明天就要到期了,但是亚瑟根本没有钱可以还。雅可夫三天前就已经提醒亚瑟,还有三天就该还钱了。“到明天雅可夫一定会来要钱的。”想到这里,亚瑟坐卧不宁,烦躁地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你为什么还不睡觉?”他的妻子问他。“我向雅可夫借了钱了,明天早上非还他不可!”“你现在有钱了吗?”“我连一个子也没有呢!”
“那既然这样,你就睡觉吧,着急的应该是雅可夫而不是你。”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欠钱的心态就如同亚瑟妻子处理债务的一般态度:
1、既然没有钱就干脆放心休息,反正着急也没用。
2、雅可夫也确实没有办法,自己的朋友没有钱,如果逼朋友还钱,对双方都是难为情的。
3、去法庭打官司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友情也会因此荡然无存。
如果通过银行借贷,那这对夫妇就会面临信任危机,在银行留下污点,这个代价太大了。
七
心照不宣: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
《塔木德》里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梅西克向罗扬借了马克,但是梅西克一直没有钱还,每当遇到罗扬,梅西克都会溜掉,避而不见。可罗扬又束手无策,只能唉声叹气。
这时,他的另一个朋友对他说:“你不妨写信给梅西克,叫他尽快归还马克的债,瞧瞧他的反映。”
罗扬也十分需要这笔钱,不得已只好采纳了这个办法,就给梅西克去了一封信。
两天后,梅西克就回信了,信中说:“罗扬,我记得很清楚我只借了你马克,你怎么说我欠了你马克,随信附上马克,如果你要打官司的话,你准输。”
如果朋友之间真的到了这个地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犹太人之间就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
亲朋好友借钱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索借者不要强人所难、施借者也不要意气用事。借也好,不借也好,一定不能让这事破坏大家的友谊与亲情,也不能破坏那些结了婚的家庭和谐,得掂量自家的实力,毕竟男女双方都有七大姑八大姨的,能照顾过来吗?
有个朋友讲述他的体会——大凡找我借钱的亲朋好友,我会在数量上大打折扣,如果他们想元,那我按一折即借给对方,同时对他说“支持你,这钱不用还了”。如果他狮子开大口(一定不怀好意或者不体谅别人),那就请他闭嘴!
好主意,代价不大,大家和和气气,损失也不大,友谊的小船没有说翻就翻!
马克思说:“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嫉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
塔木德富豪会
致力传播积极情怀《塔木德》(Talmud)是犹太人的智慧“圣经”,汇聚0年文明智慧的基因宝库。塔木德富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