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穿着背心裤衩来开门的男人,你既可叫他田叔叔,也可叫他小甜甜。
是的,他就是这么跨界,
身似雷童子,
心有乙女心,
这个比喻,玩多肉的都懂。
在三面都是楼的露台小院中,一进门,左边是多肉,右边是月季。多肉肥,月季瘦——一眼就能看出男主人爱的是谁。露台、多肉、画架、光头(如果把他头顶上那簇小辫视为装饰品的话),艺术青年的标配。
哦,忘了介绍下,阿田是学油画出身的。那为啥他最拿手的是甜品呢?啥啥焗红薯,本来还有个更高端的名字,但我就只记得了红薯和上面厚厚的芝士,一年多前吃过,至今仍念。
阿田画的多肉阿田种肉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多肉之路多崎岖,走的弯路都以植物的尸体铺成,任谁都是如此。
一开始他给自己找的座标是国内一位出书的大神,书店搬来,从配土到浇水,按图索骥。谁知植物不买账啊,要不就死,要不就不长。
后来,阿田根据成都的气候条件和自己的小环境情况,大幅修正了自己的种植方法——是啊,大神在北方,光照湿度温差啥啥都跟成都不一样,能照搬吗?图样图森破!为了种好多肉,他租下了这套带有露台的公寓。
阿田有个QQ群,群里既是他的客户,也是他的朋友。时不时来他的露台天南海北神吹,有看得上眼的植物提两盆走。而他除了陪聊天,就在露台天人交战,给植物浇水、除虫、换盆,有空了给它们画画。偶有失手,比如杀虫药浓度配高了,烧糊了叶子,也是他一个人慢慢地养护,绝无丢弃。
几年下来,阿田也有了自己从小养大的一些老桩,很有成就感——我能想到最有才的事,就是和多肉一起慢慢变老。
三年多走下来,身边的肉友不少人干起了大棚,做大了多肉生意。唯独他不务正业,卖掉一些植物也只是为了保证基本生活。
想做大棚吗?不想。
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吗?不想。
想在其他方面发展吗?不想。
酱紫的选择,“能够保持对植物的感觉”。
他说,很多朋友做大棚后,在大量的农作和交易中失了对植物的初心,从喜爱到厌倦,植物不再有审美的功能,仅仅是生意而已。
起于爱好,止于商业是可悲的。
和多肉同居的阿田,未必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植得·值得不一样的种植美学观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