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平凡的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伴随着我走过青年时期,到了现在的中年时光。因为我就是一个在所谓的“社会精英”眼里,既普通、又平凡的大多数人中的一员。
当今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精英阶层”毫不掩饰他们对普通、平凡的人的嘲弄、敌视和侮辱,乃至暗示、散布“普通”的人,不配生活在世上的言论:
美国的企业大亨马斯克说:"大部分人没必要活那么长,寿命过长,将会导致社会窒息。”
中国的社会文人吴晓波说:大部分人是没有用的,只需服务好少部分人就行!
最不能想象的是,被誉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老先生也说:“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一、从“人”的主题性和人类内部的平等、公平的社会生态说起
“人”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人”?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个是来自远古神话和宗教。中国远古神话,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基督教义中,上帝造亚当,取亚当肋骨,造夏娃,繁衍了人类;一个是生物学和进化论的理论,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在神“造人”的故事中,随着“人”被造出来的同时,附带的社会背景出现一套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被造出来的“人”在这条规则和秩序中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是固化的,柏拉图将氏族的人分为三个等级:
这是老天注定的,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了*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问*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国国君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回答:“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即以君为君、以臣为臣、以父为父、以子为子,各司其职、各尽其本,不可僭越、不可乱位。”
当个人出生之时,社会制度、社会秩序以及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伦理价值都已经设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就因血缘关系而定。“人生而不自由,处处皆在规范之内”。
也因此,十四、十五世纪欧洲伪造的亚里士多德《*治学》中称:“人出于自然是城邦动物”。十九世纪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类两千多年来*治斗争、武装起义,就是一部轰轰烈烈打破的蕴含在人类社会规则中“人权天授”统治思想和现实权力。西方人梅因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古代法》,阐述了西方世界*治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标准是社会个人“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而在中国,大泽乡,陈胜吴广首义,提出的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了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揭橥。
在西方的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关于个人争取社会权利和个人尊严的故事。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贝多芬的故事了:
奥地利李希诺夫斯基公爵是贝多芬的资助人。什么是资助人?说白了一点,为贝多芬提供衣食的包养人。年10月,拿破仑带来之下的法*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强迫贝多芬为占领者们弹奏钢琴献媚。
贝多芬忍无可忍,随手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后离开宫殿。在离开时写了个纸条:
“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
在《简爱》里,当简·爱对桑费尔德的庄园主罗切斯特幽怨且自豪地说: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灵*,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也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继承来的-笔者注),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可上帝没有这样的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人类社会到了二十一世纪。而我们在无法选择出生,只是机缘巧合处于当今的时代。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第一段话内容是,我想也可以适用当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
——至少,我们该幸运一点:“人人平等”写进了“宪法”,“个人的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得到社会的荫护。
或者我们应长啸当歌,然而,我们更应该做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职责。革命先贤打破皇亲国戚、贵族教主对社会芸芸众生的统治,我们有义务建立一个人类内部的平等、公平的社会生态。
二、“必然”与“偶然”——世上没有“必然”“普通”的人,只有“偶然”“成功”的人
回到本文的主题: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活着的伟大意义何在?
人类社会中,是否有哪些依靠自己禀赋“必然”成功的人,可以傲视芸芸众生?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价值由“必然”成功的人来规定?
答案是否定的!世界上没有“必然”“普通”的人,只有“偶然”“成功”的人!
我们先从一个著名的“高尔顿板实验”科学实验开始:
高尔顿于年出生在英国,与创立进化论的达尔文是姑表兄弟(高尔顿的母亲是达尔文的姑姑)。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在一块竖直木板的上部规则地钉上铁钉,木板的下部用竖直隔板隔成等宽的狭槽,从顶部中央的漏斗形入口处可以投入小球,板前覆盖玻璃使小球不致落到槽外。小球从入口处投入,在下落过程中将与铁钉发生多次碰撞,最后落入某一槽中。
无论重复多少次,实验显示的正形态是:
大量小球同时投入,最终落入中间部位槽中的小球总是较多,而落入两侧槽中的小球总是较少。
而投入的单个小球,小球与铁钉碰撞后落入哪个槽中完全是偶然的或者随机的。
著名的高尔顿板实验(建议朋友们到网上搜索“高尔顿板实验”,看看动态视频)
这虽然是个自然科学的实验(统计学),然而作为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高尔顿板效应同样存在:
1、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形态具有确定性的特征
大量小球同时投入,最终落入中间部位槽中的小球总是较多,而落入两侧槽中的小球总是较少。“大量小球同时投入”等价于“大量的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形态的出现是确定的。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即使是在一定时期掌握了人类所有权力和财富的人,也不能改变社会的常态。
2、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所处的位置都是由偶然性确定的。
实验显示:任意一个小球,即使是按照固定的顺序掷入槽内,大概率不会落入固定的狭槽内。而且分布到每个狭槽内的概率基本一致。在人类社会中,某个人看似位于“C”位——中间狭槽的顶端,其实只是群体相互作用之中,无数个偶然的个体“相撞”的偶然产物,并不代表某个人具备必然的品质和能力。决定性的最大力量仅仅只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恰当的地点”的概率罢了。
美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明普通人的“偶然”是如何产生深远的关联性影响的:
美国第35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曾经成功解决古巴危机,把人类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在年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为总统排名的调查中,52%的答卷人将肯尼迪排在首位,位居林肯和罗斯福之上。
至今,美国人仍然将肯尼迪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总统之一。如果说,这样伟大的总统,是因为一个不知名的华尔街擦皮鞋的小童而上位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
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前夕,全国沉浸在股市的狂欢中。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老肯尼迪(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也在这一飞冲天的牛市中大赚了一笔。这天他发现自己的皮鞋需要擦一下,于是坐到了一个擦鞋童对面的椅子上。
擦鞋小童一边擦鞋,一边提供了一些“额外服务”,他给老肯尼迪提了一些建议,告诉他哪些股票是可以持有的。老肯尼迪悚然一惊,心想:“如果一个擦鞋童都在向你提供投资建议,那就是你该离场的时刻了”。
他付了擦鞋费,还额外付给了这个鞋童25美分小费,然后匆匆回到办公室,立刻开始抛售股票。他不但抛完了股票,还积极做空,在随后的世纪大股灾中又大赚了一票。老肯尼迪拿着赚来的钱,在二战期间支持罗斯福总统,获得大量*治资本,并在金钱的加持下,成功将肯尼迪送入白宫。然后,就有了美国最伟大总统之一的肯尼迪的事迹。
三、马斯克成功的“偶然”并不是个人“必然”的伟大,只是机缘而已
回到本话题,为什么要批判美国的企业大亨马斯克说的:"大部分人没必要活那么长,寿命过长,将会导致社会窒息。”在将*治正确奉为圭臬的美国,马斯克不得不说的含蓄了,因为与“大部分人对应的就是“少数精英”。马斯克这句话含义延展的话就是:
社会上大部分的人,只配给资本家提供劳动。在失去劳动能力,难以为资本家精英创造财富后,就没资格在活在世上耗费本应让“资本家精英”独享的资源了。即使是无限量的“空气”,以防止“资本家精英本窒息”。
——马斯克“自诩”为精英、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否定普通人生存的伟大意义,进而认为可以“剥夺”普通人生存的资本,该如何认识呢?
马斯克是个“伟大”的人吗?
从表面上看:马斯克组建的不到二十年的SpaceX公司,掌握了飞船载人和火箭回收技术。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发展堪比联合国五强的中、俄、法、英,远超后起之秀印度、日本,似乎很“神奇”,似乎马斯克创造了世界奇迹。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年7月,美国*府组建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投入了数百万亿的美元才取得人类航天技术的领先地位。仅NASA就有雇员多人,才能满足日常各项工作的开展。美国财年预算拨款,NASA的经费为亿美元。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共花费亿美元。当时还是35美元兑换1盎司*金。折算一下,六十年代的1美元的购买力等价于现在的50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仅仅只是阿波罗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花去了美国一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航天业的前沿探索和开发,是高投入、无直接受益的产业(请注意是“前沿”开发,比如火星登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项目从立项、设计、论证、原件设计生产、组装,发射平台建设、勘测、遥控等等,是市场无法配置资源的。航天事业的基础投资、人才培养、知识和技术积累、风险承担都不是任何一个企业能承担的。
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仅仅是因为固定右副燃料舱的O形环硬化所导致。可以说航天技术的每项成果都是用金钱和智力成本换来的,甚至一个螺丝钉、一个橡皮圈都可能是用生命代价取得的。
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是怎样“成功”的呢?
年6月,美国SpaceX公司成立后,就连年亏损,即使市场融资,也不能保障其研发及发射的各项费用。在马斯克面临破产时,奇迹出现了:
年,马斯克和美国SpaceX公司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份16亿美元的合同,计划在12次计划飞行中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至少20公吨货物。
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直接派驻技术人员和通过专利转让等方式,帮助SpaceX等合作伙伴发展和验证了火箭回收的关键技术。尤其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阿波罗计划”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支持马斯克的企业参与空间活动,如“猎鹰”系列火箭的“灰背隼”发动机就是采用了“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的喷管技术。
特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SpaceX达成协议,以近乎白菜价格将PICA隔热材料的生产工艺转让给SpaceX公司。(PICA是阿姆斯特研究中心几十年科研的积累结晶,用于返回舱的底部隔热材料)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给SpaceX公司提供了资金、低价或者无偿转让生产技术、直接派驻或者人事代理提供了专业人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肯尼迪发射中心提供了发射“猎鹰”火箭的平台,提供了全球监测、遥控设备。
于是,美国SpaceX公司活下来了,马斯克成“神”了。
举个例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是一家麦当劳的百年老店。山姆大叔向马斯克招手:小伙子,我看你骨骼清奇,有外星人基因,定是开发太空的奇才。你来卖炸鸡吧,鸡肉是店里的,人工是店里的,费用是店里的,技术是店里的,还可以提前给你启动资金。炸出来的鸡肉是你马斯克和美国SpaceX公司的,不过需要保障供应“特殊人士”哦!
有人不信?美国*府会把涉及高科技和*事机密的技术无偿转让给个人公司吗?“私人公司”?岂不知,美国的五大*火商都是“私人”的!至于是不是“无偿”,“国有资产流失”?那要看谁是“SpaceX公司”公司正在的股东和收益人了?*工复合体和*府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即“旋转门”制度:
1、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退休后,担任*火巨头通用动力(私人公司)的董事会顾问。
2、美国国防部原代理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任职前,担任*火巨头波音(私人公司)高管。
3、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任职前,担任*火巨头雷神公司(私人公司)的高官。
4、……
大家不会忘了,马斯克的星链卫星逼近我国的“天宫”,导致我国“天宫”空间站两次紧急变轨避险。还记得不久前,美国的星链为乌克兰提供*事信息的事件吧。
若不是美国SpaceX公司的存在,一个造电动汽车的“厂长”,即使是在中国,也是一抓一把的人物,何为的名声日隆,且对大多数的人指手画脚,规划命运呢?
然而,不但是美国SpaceX公司只是美国*府和*工联合体的“豢养”*事机构,而且还是美国资本家、尤其是*工联合体势力,企图“掏空”用美国纳税人数十年的血汗钱通过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形成的“技术、专利资产”、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而已。属于美国资本收割自己国民的“韭菜”。而马斯克呢?恰恰因为偶然的机缘,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没有马斯克,还会有驴斯克,狗斯克,只要美国资本家和*工联合体决心已下!
仍回到本话题:本来,关于人和人类总体的关系,还希望通过系统论再次阐述一下,知识已经储备。因篇幅所限,不再展开。只是借用混沌学中出名的那句话,巴西的蝴蝶扇扇翅膀,半月后纽约就会下场倾盘大雨,来说明世界广泛联系和决定的关系。
西方有段著名的童谣:
因为少了一颗钉,一块马掌失去了;因为少了一马掌,一匹好马丧失了;因为少了一好马,一个骑手丧失了;因为少了一骑手,整个战斗失败了;因为战斗失败了,整个王国丧失了;都因少了马掌钉,一切事情全完了。
在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中,每个人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貌似某人起高楼、宴宾客,其起高楼的砖瓦、宴宾客的座椅,都是我们普通人提供的,其成就有我们的展现。凡所谓的成就者,古代*事有句话:一将成名万骨枯。于当今更密切的社会联系而言,更皆如此。我们不因我们普通、平凡,整日碌碌,而感到沮丧。当我们认知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后,我们会欣慰的过好每个日子!
——相信一句话: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