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护送黛玉回南方,什么责任、义务、感情都不重要,对贾琏来说这是一次充满了金钱与美色诱惑的欢乐旅程。
从这一年冬底到第二年年底,这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林黛玉侍疾丧父哭哭啼啼,贾琏捞银子喝花酒好不快活。
当然,贾琏多少也干了点正经事,出于责任义务和亲情。他在除了来回路上保护林妹妹和她继承的遗产安全之外,主要就是作为林妹妹的代言人协理林如海丧事,出面和林家族人分割家产,可能还有和官府打交道的时候,主要是保障黛玉能顺利继承林家的财产。
为什么陪黛玉回南的人是贾琏?因为贾府里没有更合适的人了!
《红楼梦》第十二回结尾写到: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
这一年林黛玉大概是十一岁了,对古人来说很快就可以议亲了。作者为了能让黛玉长久地住在贾府,所以大笔一挥准备写死林如海,所以给他安排了个“身染重疾”。
贾母是非常有阅历有智慧的人,她知道林如海把黛玉托付给她教养这四五年来都很放心,正常的话再过一两年就可以把黛玉接回去,给她议定亲事准备嫁人了。偏这时候不上不下的,非要接林黛玉回家,肯定是出大事了,林如海病得不轻,基本上就是要让黛玉回去交代后事的。
所以贾母感觉“忧闷”,林如海是贾府很强大的朝廷助力之一,当年贾母不惜让自己心尖上疼爱的女儿贾敏与他联姻,没想到贾敏早逝,林如海也病重,这就意味着贾府和林家这一步棋基本走死了。
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尽可能的挽回损失,起码要把贾敏的嫁妆和林家该属于黛玉的财产都拿回来,将来还可以使用。黛玉尚且年幼,而且大家闺秀不能抛头露面,也没有亲的兄弟,这种析产的事情实在需要一个得力的男性亲人帮忙出面。
看看贾府的爷们,贾赦贾*是长辈,身份太尊贵,还要上班公干,是不可能去的。贾珍是宁府的,而且是族长也很尊贵;贾蓉贾蔷都太嫩了不牢靠,也隔了一层;宝玉倒是聪明也和黛玉亲厚,但是他不知世事,去了也白扯,而且贾母和王夫人也不舍得他长途跋涉操心受累,那么只能是的贾琏了,因为别人都不中用。
贾琏是黛玉大舅家的表哥,血缘亲近和宝玉一样,而且他二十多岁,“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常年负责处理荣国府外面与官场和权贵亲友们之间的公关和外联工作,工作阅历丰富,而且他身上捐了个同知,不仅是权贵子弟,还是官场中人。
一句话,她琏二哥有身份有排面有手段,舍他其谁!
我一直搞不明白一个事儿,为什么总有人爱琢磨什么贾琏和林黛玉之间多么好的兄妹之情,打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指教一下?多玄幻啊!
贾琏一个已婚成年表哥和林黛玉估计南下这一年时间,可能都没见几次面,说几句话。贾琏之俗,黛玉之雅,本来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而且贾琏不是什么妹控,他对亲妹妹迎春都特别冷漠,何况一个表妹呢?所以贾琏和林黛玉的感情,比他媳妇王熙凤都差十万八千里了。
贾琏送林黛玉回南方,说白了就是因为别人都不中用,就剩下他还可以使唤。大家长老祖宗贾母的嘱托是责任也是义务,至于感情,也就是出于血缘亲情,姑妈家的小表妹那么点事儿吧!
贾琏陪黛玉回扬州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事?协理丧事、分家产,捞银子逛花楼,还有几个月时间在路上
按照《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琏派回贾府取冬衣的小厮所说,林如海是九月初三过世的,紧接着肯定就要办丧事。
古代的丧礼比较讲究,社会等级高,身份地位尊贵就越讲究。周礼中对下葬时间的记录是这样的: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按照林如海的等级,应该是大夫级别的,也就是说从他停止呼吸到入土为安需要三个月时间。
期间大概经过“小敛”(穿寿衣)——“大敛”(装进棺材)——“殡”(停丧待葬)——“出殡”——“下葬”等主要步骤,其它还有“命赴、吊唁、铭旌、成服、朝夕哭奠”等等就不多说了,朱熹在《朱子家礼》种讲的超详细。
其中“小敛”“大敛”基本上前三天就完成了,比较耗费时间的就是“殡”,也就是停丧的时间,很多礼节也都在殡期举行,严格按照礼法,林如海需要停三个月。
而且据书中交代林如海的灵柩还要从扬州送回姑苏原籍去安葬,虽然扬州和苏州离得不远,但也比较麻烦。贾琏是真的做到了“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才往回走的,本来打算“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也就是月底到家,这个月底应该是指当年的十一月底。
参照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正月十一日从京师出发,走京杭大运河顺流而下,二月二十七日到达杭州。三月初六启程回銮,走京杭大运河逆流而上,四月二十六回到圆明园驻跸。
贾琏和黛玉的船只不可能走得比乾隆的龙舟还快,这不科学。
所以林如海的丧事应该并没有严格按照礼法规定的“三月而葬”,而是缩短了时间,这其实在古代很正常,并不代表林如海的丧事不隆重,自古很多诸侯都选择简化和缩短了殡期,尤其是家族人丁单薄的情况,比如林如海应该就是这样。
但是,林如海的丧事一定也不简单,因为他做了五六年的巡盐御史,这在明清两朝来看都是罕见的,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和信任。这样的心腹大臣死在了任上,称为“捐馆”。林如海的丧事,皇帝应该会有圣旨抚恤,当地官府也会干预,林家也不是真的死绝了,人家还有“堂族”,也就是“同族但是非嫡亲”的叔伯兄弟。
所以常见的说贾琏给林如海办丧事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贾琏作为一个外姓的大外甥,在林家有族人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负责这件事的,顶多他从旁协助办事而已。贾琏在林如海丧事中的主要任务是看顾林黛玉,以及帮着黛玉出面和林家的族人分割家产。
林如海的遗产主要包括这么几部分:林如海的个人私产、林如海作为林家嫡系继承的族产、还有贾敏的嫁妆。其中林如海的私产和贾敏的嫁妆肯定是归林黛玉继承的,至于林家的族产,需要和林家现存的堂族进行分割。
林家作为四代列侯,百年世家,族产肯定是比较可观的,包括但不限于山林、土地房屋等。林如海去世了,林家肯定要选出一位新的族长,那么这些族产就要由这位族长接手管理。
因为黛玉是个年幼的孤女,如果没有外祖贾府的背景,没有表哥贾琏出面,就算官府帮给她合理分割了遗产,林家的族人也可能会欺凌她,让她一分钱也得不到。古代是宗法制社会,人情和宗族对国家律法会有很强的干扰。
这也是琏二爷陪林妹妹回南一年中做的头等重要的要紧大事,其实难度并不高。有贾府的背书,皇帝的抚恤,官府的干预,身为五品同知的琏二爷处理黛玉的遗产继承得心应手,估计和王熙凤在秦可卿的葬礼上的精明决断也不差什么。
王熙凤在秦可卿葬礼上铁槛寺弄权捞了三千两,贾琏在林如海遗产上捞的只会更多。平儿说过“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贪污林如海的遗产可太简单了,林家的堂族不敢抢,自然该归黛玉的一分不少都被贾琏打包带回贾府,这其中的账目也是贾琏说了算的。
这里面的事儿就没法说了,林家百年基业,林如海多年为官,交往的不是达官显贵,就是盐商巨富,林家的好东西可多了去了。又因为林家是书香门第,不像贾府一样骄奢淫逸讲排场,所以资产更是不容小觑,只怕很多私藏古董连贾赦这个老行家也都没见过。
贾琏随手顺两个摆件和砚台,也够他一年吃喝玩乐的花销用不了,而且这样天赐良机,谁也管不着的情况下,贾琏不趁机多捞点都根本不正常。
当然了,贾琏捞得多,他花的也多,基本上都填了“销金窟”了。
首先就是王熙凤担心的“混账老婆”们,扬州自古出美女,古代的名妓,多数都是出自扬州的青楼,这一下可对了好色如命的琏二爷的脾胃了。
从京师来到了扬州,林姑父病重,但一时半会也没不了,早晚请个安,帮忙找找大夫就就完事了,大把的闲余时间可以肆意挥霍呀!
父母长辈、娇妻美妾都远在千里之外,谁也管不着他,这相当于是如鱼得水,如鸟投林贾琏肯定是放开了嗨,怎么高兴怎么玩,吃喝嫖*,花天酒地,醉生梦死都形容不了贾琏这短时间的快活时光,像西门庆一样随便包两个花魁娘子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他一点也不担心钱财花光了,因为林如海的病情他很清楚,熬不了多少时日了,否则他不会一直呆着不走,他既清楚林家的财力,也很清楚林家的堂族不能和他争家产。
只要等林如海去世,他随便捞点钱就可以堵上财务窟窿,还能留下不少钱给家里的娇妻美妾买不少好东西带回去,得到大家的称赞呢。至于在扬州的时间,他可以尽可能地快活,反正没人管。
所以,贾琏不远千里送黛玉回家,帮助她给林如海请医问药,后来协理丧事,扶灵回原籍下葬,除了近亲的责任义务,应该也有那么一米米对林黛玉这个孤弱小妹子的同情,毕竟贾琏不是个无情的人。
但是对于琏二爷来说,更重要的就是可以肆意享受放纵不羁、花天酒地快乐生活。扬州美女的温柔乡,将是贾琏生命中永远值得回味的旖旎时光。
南山橘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