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梓开
在这个社会上,有钱人是怎么变得有钱的?
我记得20多年前,有一位开石料厂的老板就告诉我,想赚大钱就去开厂,靠上班打工是赚不了大钱的。
这个老板靠开石料厂,短短5年间,就赚到了多万,在20年前,这可是一笔巨款。话说我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才1块钱,一年还挣不到两万块。
但是,开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是每个开厂的人都能赚到大钱的。
站在系统分类角度来看,赚钱的门道有这样几个层次:
01靠自己的体力来赚钱
多数上班族,比如快递员、保安员、车间里的工人、保洁员、司机、建筑工人等等,都是靠自己的体力来赚钱。
在任何时代,靠体力来赚钱都是人数最多的;而在任何时代,靠体力赚钱往往只能赚到养家糊口最基本的费用而已。
靠体力赚钱,一是辛苦,二是累人,三是可能会预支体力,带来身体在老年时期的种种问题。
但是,缺乏一技之长的人们,往往只能做这种主要靠体力的劳动。
我有位亲戚大学毕业,可是仍然回了农村。他可不是回农村创业,而是务农。他说在农村里,也有大把机会的,只要你年轻,就有活干,就能挣到钱。他没有想过的问题是,年轻时可以这样出卖体力来赚钱,那么等到年老了呢?
02靠专业技能来赚钱
我们常常在北方农村大门的门楣上,会看到诸如“耕读之家”的牌匾或文字。如果说“耕”代表了体力,那么“读”就代表了脑力。
这四个字,代表了普通农村人的期望,也就是自己从事耕种没关系,但是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成为文化人,靠文化赚钱,靠知识赚钱。
建筑工人辛辛苦苦把下一代抚养成人,下一代往往也就是从大学毕业,然后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找工作,用比上一代人稍微强一点的专业力来赚钱。
从体力到脑力,并不意味着不再用体力了,而是用体力少了很多而已;这也就好比就算是很多人以体力来赚钱,其实也离不开脑力劳动的,只是脑力劳动不那么多而已。
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赚钱,相对于靠体力当然就上升了一个台阶,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职场中,所谓的白领阶层,就是主要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赚钱的;一些小企业主或者个体户也是如此,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获得财富。
对于靠自己的专业技能的这群人来说,唯有进入大公司大平台,或者自身在职务上进入到中层以上,才能获得更多财富。
不过,人的体力有限,脑力同样也有限。因此想实现致富,单纯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用的。所以很多人就想着靠副业来赚钱,靠获取更多的财路来赚钱,只是这个并不是那么容易。
0靠自己的特定资源来赚钱
中小企业主、代理商、明星或网红,靠的主要是资源来赚钱。
中小企业主靠的是供应链系统、资金链系统、销售链系统来赚钱,而事业做得越大,资源就会越多,赚钱的能力就会越强;
代理商,尤其是大代理商,拥有更多的区域资源,拥有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正是靠着这些关系和渠道,他们才得以获取财富。
网红,尤其是大网红,靠着各种机构和人脉资源的烘托,甚至靠着资本来实现赚钱。所以,有资源就是不一样。
当然,资源的获得,是投资的结果,是付出和交换的结果,是主动维护的结果,普通的职场人,真的很难拥有像样的资源的。
而那些明星之所以能赚到比普通职场人数十倍数百倍的收入,靠的就是资源,靠的就是人脉,当然,再加上他们的形象和演技。
职场人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资源来赚钱呢?对于一小部分职场人来说是可能的。比如有个小小的业务员,因为认识几个大老板,经过他的牵线搭桥,做成了一个新项目,于是乎项目做成了,他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变。
靠资源来赚钱,并不排斥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只是这些因素不再是主要的而已。
04靠资本来赚钱
如果说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是一个层次的升级,那么从脑力劳动到资源置换,就是另一个层次的升级。
千百年来,国人追求的无非是从体力交换到脑力交换,而商业社会本质上其实是资源的置换能力。
从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赚钱,到利用资源来赚钱,这在本质上属于对交换价值的高度认知。
而相比靠资源来赚钱,更有靠资本来赚钱的更高级模式。
相当年,大英帝国成了日不落帝国之后,很多大英帝国的子民们就变成了靠股份、靠资本、靠利息而生活的一群人,优哉游哉。这群人在当年被称之为“食利者阶层”。
而站在社会顶端,每个成功的大企业家、每个成功的创业家,每个成功的体制内人士,多是靠资本来实获取财富的。
用资本来赚钱,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靠钱生钱。当然,实际上这种内在的赚钱系统是相当复杂的。毕竟,通往成功的系统,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
用资本来赚钱,就是通过投资来创造价值,就是通过投资他人或投资项目来创造价值,就是通过投资高价值的个人和原创性作品来赚钱的。
到了通过资本来赚钱这个层次,这些人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们实现了财务自由,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能搭上资本的便车,找到好的项目投资,也能小小地赚一笔钱;如果碰巧认识某个关键的掌握资源的人,也能通过资源转换而小小地赚上一笔;当然,如果能成为资本创造财富的一部分,成为投资者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小小的开端,也可能意味着美好的钱景!(M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