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58%投资者实现盈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国民人均收入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同时,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居民理财意识逐渐觉醒,利率较低的传统储蓄已无法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股票凭借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征备受青睐
1月14日,最新发布的《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告》显示:当前A股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75亿人,80后、90后投资者中本科学历的占比均超30%。其中,年58.9%投资者盈利,实现基本持平的投资者占14.9%,不过仍有26%的投资者亏损。调查还显示,在家庭现金资产的分配上,超25%的家庭愿意拿出50%以上资产进行炒股,另外13.2%的受访者愿意拿出70%的现金资产炒股。
01银行存款跑不赢通货膨胀
收藏界的传奇马未都曾说过一句话:我搞收藏这么多年,见过唯一贬值的东西就是人民币。这世界上最傻的一种人,就是把自己辛苦赚的钱存到银行里,既不让它产生价值,又不让实现愿景,一辈子只为一串数字忙活,从来没有好好过一天。
事实也是如此:年,厦门的陈女士在家里发现了一张元的老存单,这张存单虽然已泛*,但上面的手写字体清晰可辨,落款盖着“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支行灌口营业所”的蓝色印章。
这张存单存款时间为年,44年过去了,这张元的存单究竟能支取多少钱呢?
在银行的组织协调下,工作人员表示:这笔存单的利息计算要涉及年、年、年的多次储蓄管理制度变革、至少16次的利率调整,还要考虑到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多次变化。经过多方计算确认,在支取日这笔存单本息合计为.04元,其中利息.04元。
上世纪70年代是计划经济,普通职工工资每月20多元钱;好一点的大米约1角3分钱1斤,猪肉7角钱1斤;当年家里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钱左右的伙食费。也就是说,这元,在当年堪称一笔“巨款”。因此,虽然利息翻了一倍不止,但44年的利息终究敌不过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银行存款终究跑不赢通货膨胀。
02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这类人成为最大赢家
据数据显示,我国从年到年,通货膨胀率已经从1.59%涨到了2.9%。数据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经历过三连涨。
随着中国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寻找对抗货币贬值的投资品种,正成为公众热心的话题,古玩艺术品正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人们倾心的投资避险工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艺术品也早已成为必备的投资标的,属于高附加值资产,其回报率已远远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
中国收藏家协会统计显示:在其会员中,企业家所占比例已超过20%,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国内高收入阶层中过20%的人群也有收藏习惯。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收藏都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率,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其中不乏王健林、王中*这些商界大佬的身影。
03艺术品成为家庭资产配置表是未来发展趋势
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最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增值率是95%。如此惊人的高回报率是吸引大量投资者和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
在古代,有人用钱来衡量古玩的价值,有人拿文化来衡量古玩的价值,还有的人用古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价值,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士,都非常热衷于艺术品收藏,艺术品也是上流社会的标签。
近现代,八国联*入侵中国第一时间抢夺了圆明园的艺术品;希特勒在攻下巴黎的时候首先抢夺艺术品,战败之前也是最先隐藏艺术品;蒋介石败走台湾但却带走了大量的艺术品...这些历史事实也都在告诉我们,艺术品是无价之宝。
艺术品本身的文化属性、收藏属性、投资属性等,吸引着企业家携带大量资本进场,在影响着我国收藏格局的同时,不仅带动了私人收藏,也使得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具有保值性强,安全系数高的优点,这些是艺术品的魅力所在,更证明了艺术品是最好的保值、增值工具,艺术品列入家庭资产的配置表也必定是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