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淘气*日记(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近,又看到一个“熊孩子”闯了大祸。一位妈妈出门买菜的功夫,双胞胎儿子趁着妈妈外出,拿起妈妈留家里给孩子上网课的手机偷偷玩起了游戏。关键是还绑定了银行卡,累计充值了元。
本想着让孩子拿手机上网课,没有想到孩子拿着自己的手机玩起了游戏。就算能找回来,也会有所损失。
近年来,关于“熊孩子”玩游戏充值的新闻层出不穷,帮妈妈清空购物车,玩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
孩子花钱不眨眼,对金钱没有概念,这些金钱在孩子的眼里大概就是一串串数字,他们哪里懂得金钱背后的来之不易。
这些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父母对孩子金钱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孩子出现花钱不眨眼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父母不与孩子谈钱,是因为“孩子还小,不需要知道”“谈钱会让孩子有虚荣心”...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的教育中心,就如同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孩子虽小,也不能忽略金钱教育,金钱的教育反射出孩子的人格教育,是孩子成长的起点。
不懂金钱教育的父母,注定会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
郎加纳斯说:“金钱的贪求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
纪录片《等一等,互联网》中,有一个男生,是高校毕业的。但却被网贷缠身。
在学校里,他不断买新款手机,经常出去旅游。学校宿舍没有空调,他就去校外租了块一个月的房子,只因为住得舒服。因此,他在网上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不敢告诉父母,独自承担着不计自身财力花钱带来的后果。
为了还债,他去吐鲁番当小学语文老师,一个月赚块钱,苦苦还债。他说:“30岁之前,我的人生都不属于自己。”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贷,校园贷成了他们获取物质生活的一种经济来源方式。缺乏“金钱教育”导致他只为寻求生活上的“富足”,却忽略了自己的金钱能力。最后导致过度消费,让他们成为金钱的奴隶。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一句话:“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家长不与孩子谈钱,让孩子缺乏对金钱的正确认知和了解。金钱教育缺失,使他们不懂得处理欲望和金钱的关系,缺乏驾驭金钱的能力,将人生过得一塌糊涂。
不知道金钱是怎么来的,就会随意挥霍父母的钱,毫无担当;不知道如何花钱,就会花钱如流水,控制不好欲望和金钱的关系;不知道怎么挣钱,就会陷入困境,甚至走上歧途,用错误的方式获取钱财。
孩子的金钱教育,藏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格局
之前看霍启刚的一篇微博说到: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便利,孩子长大习惯了电子交易后,真的懂得每一次“扫完”或“嘟完”背后每一块钱的意义吗,买东西的代价吗?
他组织了一个“帮爸爸洗车”的周末活动,让两个孩子通过这个活动赚点小零用钱和好吃的,希望孩子知道买东西背后代价和付出,能学会珍惜。
孩子虽然生长在富足的家庭中,但是,父亲想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只有靠自己双手努力赚取才能得到,花的时候才能更有底气,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孩子未来的格局,就藏在我们对孩子的“金钱教育”中。我想,霍启刚是想让孩子们明白,富足的目的不是安然享乐,而是借由金钱实现人生理想。
给孩子谈钱,从来都不是鼓励孩子赚大钱,而是让孩子对金钱和物质的一个理性认知,而“金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劳动所得。
怎么样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1、请给孩子讲一讲“金钱”是怎么来的
我说一个我身边的事,去年我回娘家,我姑家5岁的孙子和哥哥去了超市一趟,回到我家对着我姑说:“奶奶,我想买一个游戏机,你给我点钱”。我姑说:“不买游戏机,我没钱”。孩子不高兴了说:“奶奶,你真小气”。我奶奶看到了要去拿钱,我姑制止了,并且教训他:“大人挣点钱不容易,你一天到晚乱买东西”。孩子反驳:“你挣钱容易的很,不就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吗?”
孩子以为我们赚钱很容易,因为他们只看到我们花钱了,却没有看到我们是怎么赚钱的。
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这边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想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还是要让孩子先知道我们挣得钱是从哪里来的。就像霍启刚一样,带孩子体验一下挣钱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或者是带孩子去我们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金钱的来之不易。
2、教会孩子怎么如何“储存”
戈弗雷在《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中写道:“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3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长期存在银行里。为了鼓励孩子存钱,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存钱,并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会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
让孩子知道,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并不是有去无回,而是把他们的钱保存起来。让孩子学会储存自己的钱,是为了孩子能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使他们长大后能够妥善地保管好自己的钱。
3、教会孩子记账
小的时候看到妈妈爱拿一个小本本记账,受妈妈的影响,我从初中住校开始一直到大学,我花掉的每一分钱都会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因为,我也想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一个星期下来或者是一个月下来,看看哪些东西是不必要的,哪些是必要的。
其实,很多孩子花钱都是没有计划的,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一问三不知。所以,教会孩子记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能够帮助孩子在花钱有计划,也可以通过记账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不必要的。
我们在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提前让孩子把必需品写出来,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知道钱要花在必要的东西上面。
4、周期性的给孩子零花钱
纽约时报理财专栏知名作家RonLieber曾经写过一本书TheOppositeofSpoiled:(《宠坏的反面》),给家长提了不少金钱教育的建议。其中就有一条宝宝从多大起该有零花钱?
Lieber建议: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具备分辨想要和需要的能力之后,就可以给他们发零用钱了。
3岁,给零花钱的周期可以是不定时间的;
5岁,给零花钱的周期可以控制在2-3天给一次;
6-7岁,给孩子零花钱的周期是一周一次,同时让孩子做好规划,侧重要买的必需品;
8-10岁,给孩子零花钱的周期控制在3周一次,让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
10-12岁,可以3周给孩子一次,同时让孩子记账,做好规划,哪些物品必须要买。
12岁以上,可以一个月给孩子一次,让孩子记账,同时让孩子做好规划,侧重要买的必需品。
5、与孩子谈“金钱”做到“三不”
都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孩子,我们想要让孩子树立金钱观,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不铺张浪费,不乱花钱,不攀比,不哭穷,理性消费,做孩子的榜样。
①不哭穷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乱花钱,总是在孩子面前哭穷,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这个买不起,那个买不起。孩子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很贫穷的家庭,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表现的很没有自信,这无形中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在儿童时期,因为父母的“缺钱”教育,导致的心理匮乏,会在成年后表现出花钱大手大脚,不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钱财,因为他们要找回童年时期自己缺失的东西。
②不攀比
今年春节后,听见两个7、8岁的小朋友在聊天,聊天的内容是自己收了多少压岁钱,其中一个小孩子说:“我收的压岁钱比你的多,我家亲戚都比较有钱,过年都是给的多”。
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过于幸福了,又感到一丝的悲哀,这么小的孩子就学知道攀比,将来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人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和别人比较,有的人利用攀比找到了自己缺点和优势,向好的方向进步,提高自己。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盲目的攀比,肤浅的羡慕,胡乱的效仿,只会让孩子整天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给孩子带来烦恼和痛苦。甚至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者是骄傲心理。
③不炫富
我见过家里很富足的家庭,对孩子的物质要求能满足的尽量都满足,他们认为家里有钱,为什么要让孩子受委屈。而且还时不时的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极力炫耀财富的话。比如“我们家有的是钱”“想要什么告诉我,我给你买”。
这样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爱攀比,爱炫富,追求物质生活高于精神生活。在物质上过度的满足孩子会让孩子膨胀,迷失自己。
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美国最伟大的商人,尽管他很富有,但是,他在教育孩子上仍然是给孩子灌输节俭、个人奋斗等价值观。因为他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的果实的无能者。”
负责的父母会让孩子通过财富创造生活,不负责的父母会让孩子通过财富走向深渊。
给孩子树立“金钱观”是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
让孩子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帮助孩子明白生活的意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们在花钱、存钱、管钱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孩子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自控能力而这些无疑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给孩子树立“金钱观”,就是让孩子既懂得赚钱的不容易,又拥有花钱的理智,享受开源和节流的双重享受。会谈钱的父母都懂得,金钱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而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
每个阶段的孩子认知不同,我们在什么阶段给孩子树立“金钱观”
现在的孩子见的多,听得多,慢慢的也耳濡目染了,我们带孩子去超市,去商场,花钱买东西,这些生活的所见,会让孩子很早就接触金钱,但是,我们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谈论金钱呢?
研究表明:4-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金钱敏感期,对金钱萌生最初的看法;7-12岁,他们会进入财商确立期,金钱观开始形成。
当孩子进入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对金钱做出相应的规划、储存、支配了。当孩子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与孩子谈钱,是让孩子懂得生活中的取舍,学会如何获得,还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创造的生活才是幸福的。